收费和免费并行,网络文学商业模式为什么要变革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收费和免费并行,网络文学商业模式为什么要变革

连清川

冰川思想库联合创始人、研究员,专栏作家,一道自媒体CEO。曾任《南方周末》编辑、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财富版主编,《21世纪环球报道》副主编,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出版作品《不合时宜的阅读者》《彷徨的帝国》。

专栏文章:

这是一场很蹊跷的“造反”。就在阅文发布管理层更新,程武接任CEO的第二天,网上便开始了以“阅文新合同”的话题,开始了对阅文的围剿,事件一直发酵到今天,似乎810万阅文的作者集体围攻阅文,对阅文进行声讨维权。

▲阅文合同风波始末

阅文更换管理层的核心意义,自然是期望在倡导“新文创”的程武之马首的带领之下,整合腾讯系统的整体优势,包括技术、影视、动漫与游戏,使阅文的810万网络作者,与1220万部作品储备,能够物尽其用,充分发掘市场效用,从而推动一场新的网文革新,推动阅文的整体上升。

如今给程武的这个下马威,让阅文经受的却是“善与恶”之考验,是资本在肆意吞噬作者的权益?还是平台在霸道侵夺作者的未来?

01

如今的中国舆论场,常常给人于数量优势的恐惧,动不动便携公众之怒,来成就所谓的舆情。当这场争辩以“810万作者”的名义出动的时候,是非曲直便难以辨析,甚或已无关是非曲直,阅文自然而然就站在了被告席上,必须为自己辨别清白。

然而,以集体之名来共同讨伐的网络舆情之中,便掩盖了810万作者,便有810万种态度与810万种可能性的真实意味。

如同在这场讨论中,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指出,在阅文的平台上,有头部作者,也有中腰部,而更加广大的群体,是自称为“扑街”的更加大批量的尾部作者,而这些作者,态度不尽一致,诉求各自不同,如何能动辄以810万作者之诉求来讨论所有人的要求?

譬如对于头部的唐家三少、猫腻等作者而言,他们的收益早就已然超越了免费、收费之争,而版权的深度开发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与阅文的关系之中,他们已然有了充分的谈判权力,并且恐怕也都已经有了团队与阅文讨论非常个性化的IP管理策略,如何可能与中腰部和尾部作者共同行动,谈论所谓维权?

▲多位网络作家就“阅文合同”事件发声 (图/网络 )

中腰部的作者核心在于如何提升自我的呈现力,争取向上游靠近,从而使作品能够获得更加广大的忠诚用户,从而跃升一个等级,成为头部,或者是作品能够成为IP开发的可能性。他们恐怕对于版权与IP的处理更为敏感。

而长尾作者,多数挣扎在整个网文生态链的底端,依靠庞大的体力劳动,获取些微的报酬,并且怀揣伟大的梦想,期望从底部一步步挣扎,从生存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获取名利。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层级之中,考虑的问题便不太一致,因此诉求也就不一致。以“集体声讨”之名,实质上便掩盖了所有这些人的个体化诉求,使之演变成一场疑窦丛生的舆论事件,实质上对于市场、平台、作者,无人获益。

新团队上任,哪怕再着急,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通过层层的程序,抛出一份争议丛生的所谓新合同,在5月2日阅文的辟谣之中,便已经清晰解释了那是去年9月的旧合同而已。只是阴谋论终归不肯平息。

我曾经谈论过,是吴文辉与阅文一手制造了中国的“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这个市场在整个世界都是绝无仅有,可是到了如今,网络文学阅读事实上已经疲态丛生,需要一场从网络阅读,延伸到技术、影视、动漫与游戏的整合型变革,使之能够生成为一个联动性的产业。

▲阅文集团的辟谣说明 (图/网络 )

这个联动性的产业已经不应当仅仅局限在网络文学阅读这样一个狭小的领域之中,以当今的潮流语言讲,就是要“破圈“,使单一的阅读功能上升为在整个互联网体系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流量分配和眼球吸引的总体策略。

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作者,必然会成为阅文的宠儿,而所有作者所应当争取的,便是在这个体系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人。810万作者,在这个新的产业生态中,就具有了不同的可能性,有的人因此而上升,有的人因此而下降。

这是这场纷扰之中最为令人困惑的疑点。阅文如今已经处在了生态变革的前夜之中,如何会变生出如此一个奇异的“造反“来?平台要凤凰涅槃,需要的乃是作者与之同心同德,如何肯在这个时间中制造出这么巨大的争议?

02

我之所以说这是中国舆论场的奇异之处,乃是经过了数十年的教育与实践,在舆论场中动不动仍然还是要祭出所谓的“善恶之辨“,而讨论问题的实质,却始终还是要回到常识与市场。

在过去十年中曾经风光无俩的网络文学市场,如今已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而这次争论的最核心的要点,其实仍然在与付费与免费之争。

在5月6日的恳谈会中,新任的总裁侯晓楠便直接说道,“关于免费阅读的机制还在讨论中。付费阅读肯定要继续巩固并且做大,而未来在考虑免费模式时,也会有明确的作家收益。”

▲阅文集团在5月6日恳谈会上的部分内容 (图/网络)

其实侯晓楠的话已经预示了一个趋势,那就是免费是阅文必然要变革的一个方向,这也是市场的一个必然。

中国的传统市场中,阅读与文学几乎便是精英的专利,哪怕是武侠小说,其写作者,也都是凤毛麟角,受过严格训练的精英,而大量的民间写作,被排斥在传统出版渠道之外。而阅文以及整个中国的网络文学领域,发动了一场革命,将民间作者推到了网络文学写作的前端。

在当时,整个中国的阅读市场都大量缺乏文学阅读材料,而网文的诞生,恰恰适应了大量公众上网的趋势,而付费阅读因此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而既培养了一大批作者,也培养了数个量级庞大的平台。

而今的形势已经变异。全民普及上网使“人口红利”丧失,而写作与阅读平台滥觞,使免费阅读随处可得。在这种情况下,死守付费阅读,将会使平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无以获取更大的流量与收费来源,而退无以挽留试图上升与延展的作者。

侯晓楠所说的收费与免费并重,是那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优质内容,必然能够依然有效吸引用户付费,并且通过技术、影视、动漫与游戏的延展,使单一用户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而那些底部或者初入的作者,能够通过免费阅读,快速地积攒用户和人气,从而通过自身的能力,向更加高的位置上升。

这便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操作模式。至于版权、收入和社交媒体运营权,随着作者位置的上升,平台自然会随之做出改变。

▲阅文集团 (图/图虫创意 )

对于初入市场的“扑街“而言,通过平台写作,训练自身的能力,积攒用户的忠诚,扩张个人的影响力,才是在平台上一展才华的人间正道吧。

而对于平台而言,从810万这个庞大的数字中,通过优胜劣汰的模式,寻找最为优质的作品,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恐怕也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道路吧?以少量优质作者所带来的流量与收入,去补贴那些长期依靠低劣的体力劳动与诲淫诲盗的语言游戏的底部作者,如何能够是发展之道?

优异者以自身能力上升,通过IP与综合运营,寻找延展作业的作品溢价,而初入者与底部者依靠广告与流量分成获取基本的生存收入,这难道不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市场化?

任何一个行业的常识都是优胜劣汰,而任何一个市场的规则都是变革与创新。平台不是大锅饭,任何人成了作者便有固定的收入,这实在是对整个网络文学市场发展历史的反动与保守,而这场争论的实质而今便浮出水面:一群故步自封的作者企图保留以往体制中的既得利益,而阅文与更多的作者却要在变化了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起点中文网的首页 (图/网络 )

我当然同意阅文并不可能是一个白璧无瑕的运营者,在与庞大的作者群沟通时,恐怕多数的时候都难以周全。而如今的网络写作平台遍地开花,对于阅文政策不满,尽可以用脚投票,转战它方即可。但作为一个富有野心的平台,相信阅文不可能与自己的利益作战,驱赶数量庞大的作者群,从而独食而肥。

独食而肥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平台惟有与作者共生,方才有继续向前的可能性。背靠腾讯在整个新文创的资源优势,整体布局作品、技术、影视、动漫与游戏,才是阅文的底气之所在。

如果说阅文此次的风波之后,能给每一个写作者创造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可能性,才真正是善莫大焉的一次变革。而对于作者而言,与其在汹汹作态的所谓集体讨伐中去寻找存在感,不如在平台的整体变革背景下,去寻找810万种可能性中,最符合自己的一种。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