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现实的切尔诺贝利捡垃圾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他们在现实的切尔诺贝利捡垃圾

在禁区里乱逛虽然很刺激,但每个人都不能忘记死亡是一场悲剧。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大量高能辐射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污染了周围大面积的区域,释放出的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灾难爆发之后,苏联以核电站为圆点建立了半径30公里的禁区。苏联解体后,切尔诺贝利的主体部分被划归到乌克兰,另一部分在白俄罗斯。乌克兰根据实际的核污染程度重新划归了面约2600平方公里的的禁区。

虽然是禁区,但仍有人不顾政府的禁令和骇人的辐射,私自闯入无人区。

这些人被称为潜行者(Stalker)。

1

“潜行者”一词,最早出现在苏联作家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在1971年创作的小说《路边野餐》中。

在书中,外星人造访地球后留下了一些人类无法理解的神秘物体,这些物体周围经常出现超自然的现象,联合国和政府将这些地区列为危险禁区,不允许任何闲人出入。而一群外号潜行者的人随之出现,这些人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进入禁区,偷取外星神器去卖钱。

1979年,塔可夫斯基根据《路边野餐》改编了电影《潜行者》(Stalker),讲述一名作家和一名科学家在一名潜行者的带领下进入禁区的故事。《潜行者》的摄影、叙事和主题对后世的电影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奉为经典,Stalker也因此成为了俄语中的一个流行词汇。

切尔诺贝利事件爆发,是在《潜行者》上映的7年之后,但现实却和电影中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灾难产生了一个真实的危险区域,让政府严令禁止外人踏入这片禁区。

在电影中,塔可夫斯基把禁区描绘成一种荒凉的废土,到处都是丛生的杂草和人类文明的残骸,这里的气氛和如今切尔诺贝利的样子如出一辙。

电影中的禁区

就像小说中一样,在灾难爆发之后,有一群人会出于种种原因,冒着风险潜入禁区,有的从里面偷东西,有的则作为向导领着外人进入切尔诺贝利。这群试图进入切尔诺贝利的人与电影中的“潜行者”简直一般无二,因此当地人就干脆把他们叫做潜行者。

最初的潜行者很多是罪犯,有些是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而躲进无人区,有些则是为了偷取城里面的物资换钱。

后来,切尔诺贝利中可利用的物资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闯入切尔诺贝利只是受到了科幻作品的影响,想体验进入无人区的刺激。还有些潜行者则是切尔诺贝利周边的居民或者是切尔诺贝利亲历者的后代,他们希望能亲眼看一眼切尔诺贝利,更近的了解、体会那段历史。

潜行者们通常穿着迷彩服,带着棉帽、背着大包,悄悄地穿梭在切尔诺贝利的树林和废墟之间。他们很少单独行动,至少都组成两、三人的小队,藏匿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中,设立自己的小据点,俨然成了这里最后的居民。

不论是在游戏还是影视作品中,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往事和神秘气息,总让这里有一种奇异的魅力,而真实的切尔诺贝利更是个现实和幻想交叠的空间,时间停止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人类文明好像早已消亡。

2007年推出的《潜行者》(S.T.A.L.K.E.R.)系列游戏,将《路边野餐》和《潜行者》电影的构思与切尔诺贝利与潜行者的实际背景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即科幻又真实的废土世界。

可以说,切尔诺贝利是世界上最接近于废土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看到自然的次生演替,如何一点点的抹去人类的痕迹。除了空无一人的城市废墟,无处不在的辐射,这里还有一群不受法律约束,过着游荡生活的人。

“仿佛自己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一个潜行者这么形容在切尔诺贝利的感觉,“进入了切尔诺贝利,你就进入了另一个现实世界。”

2

私自拜访切尔诺贝利的诱惑不言而喻,整个区域就像为你单独开放一样。

你可以进入切尔诺贝利,不受任何的束缚,去到很多未向公众开放的地区,进入普通人无法进入的建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钻进秘密地下隧道里,站在普里皮亚季楼顶,俯瞰整个禁区,亲自坐一坐著名的普里皮亚季转盘。

而且所有这些都不用花钱。

不过潜行者进入切尔诺贝利并不轻松,首先要从基辅坐巴士到接头地点,再搭乘接头的车达到禁区的外围。

所有潜行者的目的地都是被废弃的鬼城普里皮亚季,那里有数十栋被废弃的楼房,主要的景点都集中在那个区域,而且整体的辐射等级也比较低。但要达到那里,潜行者需要背着沉重的补给装备徒步穿越几十公里的无人区。

每个潜行者都有自己的路线,对他们来说这属于最高机密。如果路线暴露,无疑会被同行利用,同时也更容易招来警察。

擅自进入切尔诺贝利是不合法的,如果遇到警察或者军队很可能会被抓,严重的还可能会坐牢。

同时旅途中的安全也没有保障,在无人区的茂密丛林和废墟中旅行本就充满危险,有寒冷的天气和各种野生动物,更不要说这里到处都存在辐射。

如今切尔诺贝利的环境辐射已经降低,一些区域的辐射量已经降到了比较正常的水平。

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公众接受的年照射有效剂量不得超过1mSv,即1000μSv。

而切尔诺贝利的很多地区辐射量都在2μSv/h以下,即使在最初事发的第四反应堆外面,辐射量也只有1-4μSv/h左右。

但某些区域仍然具有很强的辐射,比如在切尔诺贝利的树林里能找到一个当年用来清理核电站的机械爪,现在还能够检测到将近600mSv/h的辐射强度,在这里站一分钟接收的照射量,就已经接近常人一年允许接受的总辐射剂量。

在潜行者中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检测就没有辐射。”

辐射对于潜行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就像《辐射》中的居民一样,虽然都会随身携带盖格计数器,但对待辐射并不会像外来人那样大惊小怪。检测到超额的辐射时,盖格计数器就会报警,而他们应对的方法,通常就是把盖格检测器的报警阈值调高一点。

为了躲避警察,潜行者往往会避开大路和常规路线,而选择走荒郊野地绕路而行,这也意味着可能会进入一些强污染区。

甚至有人可能为了赶时间,而穿越“红树林”,这是当年倾倒受污染的土层和垃圾的地方,因周围树木都受辐射变红死亡而得名,是整个切尔诺贝利平均辐射最强的区域。

一般的游客进入切尔诺贝利时会被告知不可以触碰里面的任何东西,不可以坐在地上,需要穿长袖的衣服等等安全事项,但潜行者则完全不理会这些注意事项,他们会很随意的翻动、拿取废墟中的物品,甚至吃无人区里生长的果子、蘑菇。

在普里皮亚季,有一个建筑物的地下有个很大蓄水池,雨水会在这里沉积,如果没有水了,潜行者们都会在这里补充水源,即便没有人知道这些水是不是真的干净。

晚上,很多潜行者们会集中在普里皮亚季的废弃楼房中,这里的上几万间公寓,成为了潜行者们藏匿的庇护所,这里他们能找到一些还算完整的房间遮风避雨。

虽然身处破烂不堪的废墟,甚至地面都可能有坍塌的危险,但他们总是能随遇而安,像一个废土人一样生活。

有的人甚至打算在这里长期定居,他们把房间重新粉刷,变成自己的基地。

他们甚至重新修复了电路,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

政府对于潜行者一直是睁一个眼闭一个眼,因为如此广阔的区域,不可能完全封闭,而且内部也有不少被买通的人。

有些人可以向禁区里面送外卖,带去任何潜行者想要的补给和装备。能量较大的人甚至可以找到车把潜行者偷偷送进禁区。

政府最担心的是有人将带有辐射的物体、辐射尘带出无人区,使辐射散播。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偷东西、没有私自带出物品,潜行者即使被抓到,也只是会罚款和警告,外国人可能会或被遣送出境。

所以有时候如果遇到补给不足或者体力不支需要快速离开,潜行者会故意跑到大路上或者弄出声响被警察抓住,这样就可以被送出切尔诺贝利了。

潜行者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会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定,比如离开时带走自己的垃圾,也不会把带有辐射的物品带出切尔诺贝利。

但有些则不管不顾,到处涂鸦奇怪的符号,不论是切尔诺贝利原有的物品,还是其他潜行者的补给,都随意拿取。

不规矩的潜行者们还经常会引起森林火灾。几乎每年切尔诺贝利都会出现火情,而在今年的4月份,更是因为人为火源燃起了一场持续两周的大火,不单对于遗址是一种破坏,也可能导致辐射物质的扩散。

政府会派专门的负责人搜索潜行者,寻找并捣毁潜行者的据点。但除了被动驱赶之外,也并没有很好的办法。

3

其实,切尔诺贝利是有正规游览渠道的,官方开辟了一条比较安全的参观路线, 你可以在正规导游的带领下坐大巴进入切尔诺贝利,参观普里皮亚季、第四反应堆、Duga远程警戒雷达等主要景点。

切尔诺贝利开放游览的时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2009年,有人说是2011年,但实际的时间肯定比这还要早得多。

2004年, 一名自称叫Elena Filatova的女性,在自己的博客中连载自己骑摩托逛切尔诺贝利的过程,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围观。

后来有切尔诺贝利的工作人员辟谣称,该博客的内容是人为拼接的, Elena Filatova是跟着考察团进入的切尔诺贝利,并不存在骑摩托逛切尔诺贝利的情况。

但不论如何,可以肯定那时已经有不少人通过或正规或违规的方式进入无人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上传到网络上。

1994年的普里皮亚季

Infinity Ward的设计师Mackey Mccandlish说,他就是看着这些照片,一点一点地还原了普里皮亚季,做出了《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中足以写入游戏史册的双人狙击关卡,而这个关卡也为切尔诺贝利带来了新的游客。

据当地导游说法,近年来访切尔诺贝利的人多数都是年轻人,其中不少也是受到游戏的影响来圣地巡礼。

随着来访人数的增长,切尔诺贝利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产业,有些人专门为切尔诺贝利旅游成立了旅行社,招揽全世界的游客。

为了证明切尔诺贝利旅行的安全性,他们还专门拍摄了一段视频,算出切尔诺贝利一日游大概受到的辐射量是2.2μSv, 相比之下,飞机在远洋飞行的时候,高度爬升受到到10000米以上,来自宇宙的电离辐射会达到4μSv/h。因此从基辅飞到多伦多花费的九个小时,会受到十倍于切尔诺贝利的辐射。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逐渐放松,游览也更加明目张胆。

比如SoloEast就是一家主打切尔诺贝利旅游的旅行社,已经连续几年获得猫途鹰的年度选择奖。

截止2017年,大约有9家公司有资质提供切尔诺贝利游览,有执照的导游超过50人。很多著名的电视台、主播都在近几年通过这些旅行社到切尔诺贝利进行参观。

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让切尔诺贝利开始了自己的新文创运动,为了营造气氛,游客全部的用品都打上了辐射的标志,原来的检查站旁边开起了餐饮店。

有旅行社甚至还请来歌手为景区创作主题曲。

除了跟团游,还有1-4人的私家团可以选择,价格从86美元到415美元不等。

中午,游客可以在核电站的食堂享受一顿午餐,晚上到切尔诺贝利里面的宾馆舒服地睡上一晚。

甚至可以进入第四反应堆的控制室拍一张合影。

2019年,HBO剧集《切尔诺贝利》播出后,又引发了新的一波切尔诺贝利热。前来参观的人数开始猛增,游客数量增长了35%。切尔诺贝利的游客数量,在过去25年之中翻了25倍,每年的游客数量可能有几万人。

但在禁区之内,潜行者并没有消失。官方的旅行跟团游有既定的路线和安排,游客只能在规定的区域短暂参观然后赶往另一个区域,这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量减少辐射的影响。

而有些追求刺激或者极致体验的人仍然倾向于和潜行者一起,对他们来说,“非法游览”也是这里的魅力之一。

因为游客增多,有时候潜行者们会和旅行团不期而遇。

潜行者遇到了一群游客

旅游团都会有保安跟队,因此看到游客时,潜行者都会立刻回避,尽量让自己不被发现。

虽然都生活在地球上,虽然都身处在切尔诺贝利,但此时,游客和潜行者仿佛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4

对于乌克兰人说,切尔诺贝利成为一个景点,让他们内心五味杂陈。

乌克兰危机后,当地的经济低迷,急需恢复,而切尔诺贝利的名字远比乌克兰和基辅更加响亮,成为了当地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开放切尔诺贝利能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乌克兰,更多的了解乌克兰。

但与此同时,也有当地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想要去看切尔诺贝利,也许这段灾难对于当地人来说还历历在目,在他们看来切尔诺贝利并不是一段久远的历史。

对于一些来这里的游客,与其说切尔诺贝利是一个景点,它更像是一个网红打卡地。

虽然游客们会准守官方的规则,不会去触碰废墟中的任何东西,但一些人来此并不是为了了解历史,他们只想拍出有点击量的视频,刷爆Instagram的照片。他们并没有感受到那场灾难中隐含的意义,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悲痛。

去年奥斯维辛纪念馆在网上呼吁游客在景区保持肃穆,尊重那些死去无辜平民。

也许有一天,切尔诺贝利也需要特别强调行为准则,才能让游客们意识到这里的历史意义。

反而是那些成天在废墟里肆意翻找、睡在废弃公寓里的潜行者们之中,有些人会不时地在遗址前驻足,给辐射清理人的纪念碑前带去一束没有核污染的鲜花。

他们说:“在禁区里乱逛虽然很刺激,但每个人都不能忘记死亡是一场悲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