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据中金易云大数据中心《2019年上半年实体书店数据报告》:今年上半年,我国实体书店销售增长2.31%,零售同比增长4.69%。经历倒闭潮后,实体书店在政府扶持、行业自救、商业青睐三方结合发力下,从悄然回暖步入破壳新生。
单向空间凭借“单向历”扭亏为盈,去年首发一天全平台销量逾5万册,创造每日一“撕”仪式感;“中国新中产阶文化标签”ZiWU誌屋书店,入门需购买50元的门票,致力为都市文化杂食者打造新天堂;学生时代全班传阅的《读者》杂志在上海开了线下实体店,经典《读者》元素随处可见……
(图片来源:纪录片《新华书店》)
实体书店能否借着政策东风再次翻红?凤凰网文化中心《文化风向标》隔空对话1200 bookshop、Page One等书店,聚焦城市书店的在地化经营和夜间运营,探索不同类型书店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 城市书店:地域化表达的语言
2016年国家11部委文件《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各省市共出台了近30份地方性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
随着不同城市实体书店扶持计划的逐步落实,城市与书店的关系逐步趋向于相互成就——书店因为政策有了更多的经济支撑,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因为书店而更加具体。
(图片来源:1200 bookshop官方公众号)
今年7月19日,1200 bookshop创始人刘二囍发微博称:“第一个五年,1200 bookshop在广州,第二个五年将以广州为中心在广东。”这天距离广州首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体育东店正式营业,过去刚好五年。
安徽人刘二囍曾在台湾读研究生,被台湾的书店文化深深吸引,29岁时成为第一个徒步环台湾岛的大陆人。环岛1200千米——1200 bookshop由此得名。
1200 bookshop在广州开了六家店,拒绝在中国其他省份开设分店,书店的logo特意加入CANTON(“广州”的英文)元素,微博话题讨论超过300万、抖音热度超过30万,被CNN评选为17个“全球最酷书店”之一、被很多人列入“喜爱广州的十个理由”。
刘二囍对凤凰网《文化风向标》表示:“广州柔和、有温度,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地方,1200 bookshop也是柔软的、有包容性的。很多人愿意因为书店来到这个城市工作、生活、旅行,当外地的朋友来到广州时,本地人会将1200 bookshop安利给他们,这让我觉得非常具有成就感。”
(图片来源:电影《书店》)
当我们把视线转至北方,百度输入Page One书店,相关搜索的前三条关键词分别是“北京必去的十大书店”、“北京最美书店”、“北京最美最安静书店”。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天安门广场西南角的前门一带,Page One北京坊店从2017年底开业起就备受关注。
2018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发布仪式上,Page One北京坊店入围“十大文化消费地标”。这家三层楼高、占地2375平方米、24小时营业书店的室内整体设计,由“孤独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师董功历时5个月完成。
从书店三层楼的每扇窗户向外望,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致:前门箭楼、胡同民居、大栅栏,历史厚重底蕴与书店现代气息交织。结合前门地区的特点,董功在设计中充分融入城市“街巷”的概念,正如他说:“书店的空间正是城市的延伸,游走在其中,读者会和这个城市发生关系。”
(图片来源:Page One书店官方公众号)
Page One书店负责人陈鹏在接受凤凰网《文化风向标》采访时谈到:“北京的城市氛围是很包容大气的,Page One书店也是很包容的,在店里你能找到很多包容性的产品。”例如近期,他们打算和全球最大的八音盒成长项目——日本三协八音盒合作,推出正阳楼城楼造型的产品。
由此可见,那些久负盛名的书店正在或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具象化城市文化符号,构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当下书店探索转型之路的一个重要方向。
♦ 夜间书店:白天是生意,晚上是情怀
今夏,北京市政府颁发“夜间十三条”,着力发展“时尚活力型、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型、便民服务型”夜间经济形态。随后,各城市纷纷下达各项夜间经济促发展政策,“夜经济”迅速与暑气蒸腾成一个炙手的热词,屡现媒体报道头条。
源于大都市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夜间经济在当前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报道不同角度的分析与解读,都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即“夜经济”需要增添更多的“文化味”。由此,“夜间书店”让中国城市黑夜的公共内涵变得更为具体,成为发展“夜经济”需要重视的切入点。
1200 bookshop举办深夜故事分享会,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在黑夜里分享着不同的文化和故事;Page One书店的“深夜故事会”栏目邀请深入社会事件的核心人员,探讨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内涵;成都方所举办夜间展览,吸引不同年龄段和国际化的观众了解多元文化。
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所说:“繁荣夜间经济是近年来开启的第三次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和内在需求。文化方面的24小时书店……实际上是要求线下的这些实体文化娱乐场所首先实现设施和服务的转型升级、更新换代,以适应这种消费升级。”
然而,虽然吸引众多目光,“夜间经济”在书店行业本身并没有引起多大震动,大多数城市书店依旧选择保持原样,延长运营时间的还是在少数。媒体报道中的书店夜间运营状况也较为平淡。口号之下,颇有点隔靴搔痒的意味。
(图片来源:1200 bookshop官方微博)
2019年9月16日,24小时营业的天河北店停止运营,24小时营业的中信后街店停止夜间运营,至此,广州仅剩1200 bookshop体育东店一间全年24小时不打烊书店。在政策呼吁扶持夜间书店的大背景下,1200 booksop的现状显然有些尴尬。刘二囍认为,虽然24小时书店的初心是为了坚持人情与温度,但从商业角度来看,在书店夜间运营本身不盈利的同时,还要花费精力去处理大量次生问题,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对此,位于日均客流量较多商圈的Page One北京坊店也有一定发言权。据统计,晚上23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的时段中,北京坊店在夜间平均的客流不到20人——夜间营业额显然不足以支撑其营业成本,并且存在一定的逆差。陈鹏对凤凰网《文化风向标》表示,书店经营24小时模式,除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主要还是将社会公益效益放在首位,对夜间运营的收益没有太多的预算和销售额期待。
(图片来源:1200 bookshop官方公众号)
谈到政府扶持24小时书店,刘二囍称,并没有看到具体的扶持名录和补贴情况,“很多媒体和电视台过来采访,公布完这个事情就没有下文了。” 陈鹏也谈及,“对于24小时书店的补贴扶持,区里也在考虑制定政策,现在还在论证的阶段。”
“白天是生意,晚上是情怀。我们并不期待夜间可以盈利。”刘二囍这句话代表了很多虽然面临亏损现状但是依旧坚持书店深夜运营的决策者的心思,很多人正是出于对文化情怀的坚守,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选择数撞南墙。
坚守之下,除了自我感动式的赞歌,如何将“情怀”所带来的负担转变为盈利的生意与存活的资本,甚至更高层面上的夜间消费新动能,是书店从业者与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议题。
♦ 异口同声:“我们不是连锁书店”
不论书店的在地化经营还是夜间运营,都不只是其在市场与时代发展下的顺势而为。这些有诚意的经营策略无不投射着书店人一直坚守的文化情怀。但本质上,决定书店在大浪淘沙下仍能屹立不倒的,还是书店选择的自身定位与特色道路,以及对不同运营策略的运用。
(图片来源:电影《一页台北》)
从实体书店被唱衰的那几年走来,1200 bookshop见证了无数独立书店的陨落,也迎来书店快速发展重新起航的时代,许多连锁书店以星星之火燎原的趋势扩张版图,在地图上落下一个个新坐标。
1200 bookshop却对这条路兴致缺缺,刘二囍也数次在社交平台喊话,1200 bookshop不是连锁书店,不会单一复制粘贴,“每个1200 bookshop都各有特点,如果无趣又无盈利,那就让它去死吧!”几年过去,在广州拥有五家分店的书店刚刚从根据地向深圳伸出第一根触角,还在不断地试错和尝试。
除了要求每家分店各有特色,尝试不同的立体化体验,如复古怀旧、设有旧书回收区域的正佳Hi百货店,以公交车站为据点的珠江新城店。1200 bookshop在很多细节和活动上,也都别有心意,不管是单箭头分享的偏向短小精炼、剪影式的“人在书店”栏目,还是与观众多维互动,挖掘、探讨得较为深刻的深夜故事分享会,都在努力呈现与记录人与书店与城市的关系。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但我觉得是在记录这个城市,甚至在记录这个时代。”刘二囍称。
(图片来源:NHK纪录片《Lighting up the City A 24-hour Book Store in China》)
相较于拥有强烈个人风格的1200 bookshop,商业化运作的Page One书店对自身的定位也很精准。尽管在北京已经开了北京坊、三里屯、颐堤港三家分店,陈鹏仍坚持声称page One书店是一家“独立书店”,而非“批量复制”、“着急到处开”的连锁书店。
他说:“我们书店数量不多,每一家也有自己的特色。开设分店相对比较谨慎,书店目标人群定位受教育程度和消费力会相对更高一些。所以以一线城市为主。”
在北京坊店的三层,设有黑胶唱片体验区,5000张老唱片是精心挑选出的西方古典乐经典演奏版本。在这里,每个月两次定期举办“古典下午茶”活动,播放黑胶唱片。 “大家一起喝着精酿啤酒、一起吟诗、一起唱歌,效果挺好的。
(图片来源:Page One书店官方公众号)
Page One书店与正在成为城市生活新风尚的“全民阅读”不无关系,但书店的选书标准,似乎更偏“精品阅读”,门店陈列的外版图书6万余册,占到了总库存的40%,尤其以艺术设计类书籍为主。但在陈鹏眼里,“全民阅读”与“精品阅读”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冲突,“全民阅读体现全民的概念,但他阅读什么呢?他阅读精品。”
在未来分店的选址方面,Page One书店倾向与文化地标/商圈地标的结合。以现在的北京坊店为例,Page One书店与同是“网红地标”的星巴克旗舰店、MUJI hotel 良性合作、相互引流。独立书店与商圈的相互成全,正成为商圈书店越来越多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书店拒绝被称为连锁书店,将自己归为“独立人文书店”这一行列。在渐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目的的批量复制只会被受众抛下,唯有避免同质化,明确自身特色化道路,才能“不可替代”,才能拥有在达尔文丛林中生存的话语权。
♦ 结语
英国诗人多恩说过,“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人买书,也没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
2019年7月27日,“豆瓣书店坚守14年 如今只能维持生存:书店要有担当。”(新京报)
2019年7月25日,“济南各大夜间书店人气高 关门时间却受限?”(海报新闻)
2019年8月8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公布了 ‘百余家夜间开放文旅场所名单’,名单中有14家夜间开放的书店。”(夜上海工作室)
“2019年8月24日晚,北京书店之夜25家分会场同步举办阅读狂欢活动,包括好书换读、夜读分享、博物分享、传统文化体验、摄影狂欢、观影会等多种形式。”(北京阅读季)
2019年9月16日,“广州仅存一间全年24小时不打烊书,1200 bookshop体育东店,请珍惜。”(1200 bookshop官方公告)
2019年9月28日当天,西西弗书店新增5家门店,在全国70多个城市已经拥有240多家实体连锁书店。“西西弗书店官方在年初透露,2019年计划在全国新开店100家,门店总量达到300家。”(第一财经)
书店的新闻时刻在刷新着,死去是日常,新生也是日常。每一条新闻都是书店转型时代的缩影,无数值得品味研究的信息映射出实体书店的发展趋势。
书店不再是单一的个体,其意义也不再是理想化的乌托邦式 “精神灯塔”,书店内涵不断在丰富,与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夜间投射的“灯光”不断加亮。深夜之中,书店有光,便守住了城市的一方诗意。
凤凰网文化中心《文化风向标》出品
主编:宋观
采访/撰稿:刘瑞祺 陈子君
联系邮箱:liurq@ifeng.com
指导单位: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深度合作伙伴:2019年第四季·加油!书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