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比独立思考更难的是避免情绪化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疫情面前,比独立思考更难的是避免情绪化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大家好呀,我是梅也~

最近二十几天,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的情绪可谓是大起大落。

前一秒可能被暖心事件感动得无以复加,后一秒又被糟心的事情气得想骂脏话,没过多久,又被中国力量所震撼......

情绪跌宕起伏,使得自己吃不好,睡不好。

越关键的时刻,我们越需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情绪化地看待世界。

所以,如何客观看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今天,梅也为大家分享一本来自瑞典的汉斯·罗斯林教授所著的全球畅销书《事实》,比尔·盖茨曾经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全美大学毕业生。

在《事实》一书中,作者提出了如何用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数据,对抗人类的情绪化本能。

书中更有作者亲身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惨痛教训和经验,在当下许多现象更是似曾相识。

作者:熊猫君

● 我们总是更容易注意到坏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

不少人每天睡醒第一时间关注疫情数据,确诊患者数每天攀升,速度越来越快,大家都难免担心事情正在越变越糟。

产生这种负面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们总是更容易注意到坏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

事实上,确诊数字的上涨是随着检测盒的普及而带来的,那些前期潜伏的患者逐渐被检测出来了,而不是说一夜之间又有这么多人染病患病。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于灾难的监测更广更全面了,而监测报道数量的增加恰恰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因为只有看见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却给人留下截然相反的印象,使人们更容易陷入负面思维。

那怎么解决因为陷入负面思维而产生的焦虑呢?当然不是去多看一些正面的新闻来对冲,这是一种自我欺骗。

对抗负面思维的情绪化本能时,你不必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可以像《事实》的作者一样,做一个可能主义者,不抱有无缘由的希望,也不抱有无缘由的恐惧。

避免负面思维:

1.不过分美化历史来使自己对现状更焦虑。

2. 肯定现实的进步。

3. 对坏消息有所准备。

4. 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脑海中保留第二套思维模式:要永远记得,一件事情是不好的同时,其发展也可能在慢慢变好,不好和更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当我们相信未来的风险可能已经迫在眉睫时,我们就会失去理智,迅速采取行动。

这段时间,和口罩一样被哄抢到断货的,是蔬菜和双黄连。

武汉封城以后,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同时一些农村也不假思索进行封路,网友对此拍手称赞,但断路以后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出现了——村民紧急通行受阻、物资运输受阻。

在《事实》中,作者举了一个令人难过的例子:

曾经在面对一种未知的疾病时,他因过于着急,轻易下判断认为所在地区需要设置路障进行隔离,导致赶去集市的人换乘超载的小船而丧命,但事后查出这种疾病根本不传染。

无论是囤菜还是封路,其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人类情急生乱的本能。

人类的大脑是几千年进化的结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本能,帮助我们的祖先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幸存下来。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不经系统的深思熟虑而直接跳到简单的结论,这种本能曾帮助祖先躲开迫在眉睫的危险,比如当看到一头狮子在远处的草丛中,就要立即逃走,而不是做更多的分析。

这在几千年前是非常有用的,但在当今社会,这种紧急的危险变少了,相反我们需要面对更多复杂和抽象的问题。

当我们陷入恐惧,并且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我们就会过分地思考最坏情景,丧失分析能力,做出非常愚蠢的决定,带来负面反馈。

避免情急生乱:

1.不要因为一时的压力和危机感,盲目采取行动,或是干脆变得冷漠。

2. 坚持以数据为基础,找到相关且准确的数据,持续检测数据,再做出决策。

3. 警惕带有偏见的预言家,坚持对任何预测都有一个全面、包含多种情形分析的了解。

4.小心过激的行为,尽可能了解激烈行动的后果和副作用,了解行为的理论依据。

谣言会利用人类的情绪化本能来捕获我们的注意力,其中恐惧是最有效的 。

前段时间,网上还出现了许多关于猫狗会传染冠状病毒的传言。此后虽然经专业医生辟谣此阶段暂未发现明确证据,但还是激发了很多人的恐惧,出现了多起遗弃宠物甚至虐杀宠物的恶性事件。

出现这样的荒谬现象,是因为人在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恐惧本能。

我们的注意力会自动筛选那些符合我们本能的消息通过,因此面对此类谣言,人们很容易轻易相信。

这种恐惧感会扭曲我们的关注点,误导我们的注意力去关注那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而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要知道,恐惧和危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被恐惧蒙蔽双眼,分清谣言和真实的信息。

避免恐惧本能:

1.要意识到,我们“感受”到的世界可能比真实世界更可怕,因为我们注意到的信息都是被选择、被过滤过的。

2.在采取具体的行动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3.考虑危险的程度和危险发生的概率,计算出真正的风险,再采取合适的行动。

我们经常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以看到的少数非正常案例来给整个群体下结论。

在疫情爆发后,大部分人还是相当理智,但也存在不少歧视全体武汉人或湖北人的言论,夸张到“谈武汉人色变”的地步。

同样的,南非著名喜剧演员、脱口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讲述过自己在埃博拉病毒肆虐期间的一次“氛围紧张”的航空之旅。

似乎其他乘客会下意识认为,只要是来自非洲的人,都携带有埃博拉病毒。

产生上述两种情况,都是由于人们习惯于分类、贴标签。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自动进行分类,因为我们都知道,归纳法会给我们建立一个高效的思维结构。

但是我们经常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错误的归纳分类会导致我们脑海中形成错误典型,最终使我们贸然对一个整体下结论,再不假思索地应用到眼前的个体上。

就像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说到的,眼下的首要任务是防止二次传染,而不是区分病人的国籍,急着搞地域歧视。

避免以偏概全:

1.质疑自己的分类方法,去寻找正确的分类方法。

2.在同一类别中寻找不同,在不同类别中寻找相同,在不同类别中寻找不同。

当坏事发生时,我们倾向于简单粗暴地归咎于人。

在最近一周,全球各国都出现了确诊病例,很多人指责是湖北籍人四处乱跑。

但实际上,他们也可能是受害者,滞后的通知和疫情初期的松懈,才是这件事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同样的,这次肺炎的起因,吃野味的行为确实应该被强烈指责,但未来更重要的是关注如何设立相关法规,以防再度出现类似问题。

习惯于责怪一个个体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每当有事故发生,人的本能就是寻找一个可以归罪的人。

但事情往往没那么简单,在一个人背后可能有更大的隐患。

归咎他人的本能使我们夸大了个人或某个团体的重要性,降低了我们真正解决问题或者预防问题的能力。

简单地归咎他人会让人把握不住问题的真正要点,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避免归咎于人:

1.停止寻找替罪羊,不要试图去责怪任何个人或群体。

2.寻找原因,努力去理解事情发生背后的系统性原因。

《事实》中还提到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和抢救医院里的病人一样重要的,是社区的预防。

因为人有规模错觉的本能,会忘记除了眼前的生死外还有更多危机潜伏和一样重要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专家从疫情爆发开始就呼吁大家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串门。

参与过对抗埃博拉的作者,也在书中提到一些他的心得和经验,包括如何耐心给予感染者指导,帮助他们如实告知接触过的人、经过的路等,都令人颇受启发。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错误的思维方法,作者还提出了一分为二、直线思维、单一视角等情绪化思维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判断,增加我们的焦虑。

而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独立的思考,对我们的生活则是有意义的。

它会像准确的GPS一样给予我们指导,相比过分夸大、情绪化的世界观,它也会使我们生活得更自在。

不论是这次疫情,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会如何避免过分情绪化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愿我们都拥有独立的灵魂和理性的大脑,建立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少点不必要的紧张,多点希望,对真正的危险和可能性保持敏锐,做出更好的决策。

梅也每天与你共读一本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