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哪里的奶奶最会做菜 | 博物志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全中国哪里的奶奶最会做菜 | 博物志

陕西的凉皮,广西的螺蛳粉,河南的胡辣汤,天南地北的美食在朋友圈的厨艺比拼大赛里汇聚,疫情使人们停下了奔波的脚步,开始重新凝视平时生活的一亩三分地,而厨房作为解决温饱的方寸之所,似乎成为了困于家中的人们诠释“诗与远方”的新天地,美食之于生活,又有了新的定义。

有人说过,“生活和生存的区别在于,生存是花八分钟吃一桶泡面,而生活是花八个小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最深谙此道的,还是奶奶们,她们能将几味平平无奇的食材变成令人食指大动的菜肴,她们对应季蔬菜有几种做法信手拈来,她们掌握了最地道的当地食谱和最传统的烹饪秘方。在奶奶忙碌于灶台的烟火氤氲间,“生活”从虚空落到了实处。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分享《奶奶最懂得》这本书,作者大米走访了中国安徽、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海南8省8村,与当地村落中的奶奶以美食真诚互动。我们从中撷取了6位奶奶的故事与她们的专属食谱,希望大家能够从她们独特的烹饪技艺、走过的人生道路,甚至于安居之所的地理人文风情中,领悟到一点美妙生活的精髓和起伏人生的智慧。

黄山 木梨硔村,汪奶奶 汪助囡66岁,米粿

坐落在云端的徽州木梨硔村是安徽古镇中海拔最高的村落。木梨硔村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只有52户人家共计166名村民居住在此。木梨硔村三面环山,遍布茶田、竹林和花海,被喻为“ 隐藏在云海中的神秘村落”。每当清晨,云雾便笼罩村庄。由于地形的原因,一年中有近100天可以看到云海奇观。这个村庄也因其日出和日落的美景而闻名。

村民的房屋依山而建,然保留着徽派建筑风格,由南至北,呈阶梯状延伸。由于房屋较密,门口的道路狭窄,当地人无法晾干农作物。于是,每户人家都在自家门前搭起了一排排木制晒台,各种各样的蔬菜在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下晾晒着,有白菜、芥菜、红辣椒、南瓜、大豆、玉米、圆白菜等。

汪奶奶现在自己一人经营着自己的民宿。她烧得一手好菜,忙时做30 个客人的饭菜也不在话下。家中一年最热闹的日子是过年的时候,汪奶奶喜欢祖孙三代一起庆祝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给平时冷清的家添加了热闹的气氛。从汪奶奶身上我可以看到他们那一代人,和我们的祖祖辈辈一样辛勤付出,人生围绕着“家”,这是她们的归宿和温暖。

奶奶的家在村里一条主街道的街角。村里的房子大多有一个很宽敞的前廊,由混凝土堆砌而成,奶奶家也有一个。她告诉我,现在木梨硔村的居民都把自己的房子开发成民宿,给游客提供床位和早餐。在旅游旺季,民宿的生意越来越好。米粿是非常具有安徽特色的当地面食。汪奶奶说,11月下旬最适合吃米粿,因为这时候的冬笋最饱满,是味道最好的时候。

金华 潘周家村,陈奶奶 陈凤青 65岁,潘周家长寿面

潘周家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属浦江县檀溪镇。400年前,这座古老的村落其实是北周、南潘隔路相望的两个村,后来就像当地人所说的那样,渐渐地因为同一件事融合在了一起,那就是做面条。村里的手工制作面条历史悠久,面条因为又长又韧、久煮不烂的特性称为“长寿面”。今天,人们仍然非常喜欢吃长寿面,都想讨个好彩头。

四处走、四处看,目光所及之处全是面条,看得越久越觉得不可思议。悬挂的面条像是最精致复杂的蜘蛛网,透过面条间丝丝缕缕的缝隙,有种看万花筒的错觉。

每个架子上有16~18股面条,每股40~50根。面条是会粘在一起的,但村里人却让它们乖乖听话,根根分明。秋冬两季是村子里制作面条的重要时节,也是潘周家村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传统。村里现在有500多户人家,1600余人,家家都会做面条。每年的11月至来年4月,各家各户就开始磨面、和面、拉面。天气晴朗时,大家会一起在村子中央晒面条,远看像是一层层的纱帐,闪闪发光,十分壮观。

陈奶奶和爷爷的生活很简单。他们自食其力,不依靠儿女贴补,靠做面条让家里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家,对于陈奶奶来说就是全部,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在这个14口人的家庭里,奶奶是重要的黏合剂,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提起家人,奶奶的语气都不一样了,眼睛里闪着光。她告诉我,她马上就要做曾祖母了,兴奋言语中充满着对新生命到来的期待。她带大了五个孙子孙女,为他们洗衣做饭,送他们上学,现在五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说到这里,奶奶笑得很开心,眼里全是骄傲和幸福。

做面条让这个家庭摆脱了贫困,日子也宽裕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她什么也没有,面粉都是借来的,好不容易才做出了第一批面条。后来,就这样一斤一斤地做啊做啊,用面粉、水和辛勤的劳动,一点一点换来了今天的稳定生活。她的孙子孙女都是靠做面条攒下的钱上的大学,我想这真的是“食物改变命运”了。

丹巴 中路乡,格玛初奶奶 格玛初 71岁,火烧子馍馍

“中路”在藏语里意为 “人和神向往的地方”。中路藏寨位于成都以西450公里的丹巴县,处于小金河沿岸,海拔2100米。在这浩浩长空之下,滚滚卷云之中,嘉绒藏区著名的墨尔多神山依稀可见。

中路藏寨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经考古调查,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古迹遗址和战国时代的石棺墓葬等。据说,中路人的祖先从西藏向外迁徙时,求神指点,代表神旨意的喇嘛给迁徙者一只羊,说:“你带着羊走,羊死在哪里,哪里便是你的新家。迁徙者带着这只羊走到中路这地方,羊死了,迁徙者就在此地定居下来。”

比起它的明星邻居甲居乡和梭坡乡,中路乡仍然保留着静谧而淳朴的隐世之美,几乎没有受到现代旅游业的任何影响。

感觉平凡而朴素的奶奶和很多藏区女人一样,勤勤恳恳,善良纯朴,热爱生活,为了家庭而不停操劳。她是万千这样的女性之一。

我坐在那里看着格玛初奶奶点起锅庄。温暖的光线照亮了奶奶脸上的皱纹,好像每一条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奶奶的一生不知道在这锅庄边生起过多少次炉火。我和奶奶一起坐在那间屋子里,好像时光倒流了一般。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一种失落的艺术。传统锅庄位于屋子中间,奶奶的女儿蹲在她旁边打打下手,她俩都穿着美丽的传统服饰,这样的一个景象,大概在几百年前便是家家户户生火做饭的场景了吧。

咬上一口刚从烟灰里新鲜出炉的馍馍,算是我整个旅途中最难忘的了。馍馍外皮很硬,可一掰开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非常软和。这大概算是个极好的隐喻吧,就像外表安静但内心热情的格玛初奶奶一样,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教我制作这个食谱。

丽江 玉湖村,李奶奶 李近花 65岁,纳西月饼

玉湖村坐落在玉龙雪山南麓,距离丽江古城约18公里。这是一个传统的纳西族古村落,面积不大。离村子不远有一个人工湖,名叫玉湖,这也是村名的由来。玉湖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大部分村民的房子仍然沿用着古老的纳西族传统建筑风格。基底和墙壁大多是蓝灰色石头砌成的,屋顶铺蓝灰色瓷砖,门窗都是木制的。

从元朝到明清时期,木氏家族统治着这片土地,在此修建避暑夏宫、建养鹿场。玉湖村最早的居民就是木式家族的护卫和养鹿人。

这里景色宜人,也保留了几分当地的特色风格。然而,我并不希望玉湖村跟这里一样发达,更想在那里找到一份“淳朴和自然”。幸运的是,玉湖村真的是一个淳朴又古雅的村落。一打眼,你就会被这层层叠叠的石墙所吸引,与远处的巍巍雪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以说,李奶奶代表着传统的纳西文化。她的烹饪方式仍然延续着最传统的办法:在木制灶台上做饭;白天她在院子里耕种,依靠着勤劳的双手过着最朴实又环保的生活。在李奶奶家,食物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天,李奶奶都准备饭菜去丽江送到儿子家。有的水果和蔬菜都是李奶奶自己种的,她坚持为家人提供最健康、最天然的食材。

当我们做月饼的时候,李奶奶跟我说:“我不打麻将,我宁愿花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他们还年轻,需要打拼事业。而我这个老妈子就帮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带带孩子,接送上下学,这是我的责任。”

来玉湖村前,我从没听说过纳西月饼。原以为它跟普通月饼没什么两样,估计就是馅料有所不同。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纳西月饼跟市面上的月饼有区别。月饼的配料都是当地食材,这一点我格外喜欢。地里长的野薄荷、当地特产天然红糖、李奶奶自已种的核桃,当然还有散养鸡下的有机鸡蛋。

黎平 肇兴桐寨,陆奶奶 陆锦兰 69岁,牛瘪汤和糯米饭

水扒村位于毛鸡山和岜江山之间的山谷中,紧邻从茂兰镇通往荔波县的主干道。这里仅剩20栋危房,居民的居住情况很不乐观。村里的大多数人都迁到附近较发达的城镇去了,离开了这座古老的村落,留下它慢慢地被世人遗忘。

住在附近村庄的居民多是水族或布依族。水族在这里有两个分支:头缠白布的是主要宗族,头缠黑布的是一个小型宗族。两个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庆祝节日的不同。白布族庆祝端节,而黑布族庆祝卯节。这两个节日都在收割稻谷之后的丰收季节。在水族,稻谷代表着年轻人的勃勃生机,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因此这两个节日也被称为当地的情人节。庆祝的日子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制定,传承世代流传的智慧。

陆奶奶退休前是侗寨里的小学老师,在那个年代也是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的女性。和那个年代的其他人不同,她常常告诉丈夫自己对他的感情,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说过的“我爱你”,但这却是奶奶常常对爷爷说的话。

一起生活了51年,爷爷和奶奶没红过一次脸,从来不会大声说话。老两口一直过着相敬如宾的日子,要是有什么不愉快,都会主动给对方点空间。爷爷一直很支持她的工作,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相互欣赏的基础上,不论是道德品质还是价值观方面。当年,陆奶奶认定丈夫是个善良可靠的人,这一点便足以赢得她的爱和尊重。在所有的侗族居民都为了领糯米饭和牛瘪汤排队时。眼瞅着锅里的饭就要见底了,这时,陆奶奶舀了一小碗汤和米饭,要带回去给丈夫吃。这,就是爱。

陆奶奶一直对烹饪喜爱,因为烹饪能带给她喜悦,她希望通过食物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陆奶奶自己能独当一面经营餐馆,作为肇兴和侗族文化的代表,为游客提供服务,她喜欢给大家做饭。

陵水 新村渔港,黎奶奶 黎吉銮 68岁,椰子鸡

陵水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经济发展远不如海口或三亚,也正因如此,当地的自然景观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群山云集,岛屿密布。走在延绵的海滩上,去探访深藏在热带森林背后的一处处精妙绝伦,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新村渔港位于陵水县新村镇的东南部,拥有2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水上人家是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的居民,他们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如今,超过一千个渔排成片的浮在水面上,4500名水上人就居住在此,筑屋在渔排上。你能看到约有600座红色屋顶的海上小木屋,那就是他们的家。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些村民将渔排改造成了渔家宴和养鱼场。

黎奶奶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发现校长对待教师有不公平的现象时,她一气之下辞了职。任职三年,黎奶奶一直努力工作,每个月就挣8元钱,她节衣缩食,好不容易攒了80元。在走之前,黎奶奶竟然将辛苦攒的积蓄送给一位一心想考大学的男同事,支持他读大学。

离职后,经父母介绍,奶奶认识了来自小村落南湾村的爷爷,嫁过来后一住就是几十年。黎奶奶住在岛上一个偏僻而安静的地方,她的房子就在海边。虽然村落偏远甚少人知,但是奶奶一家的生活自给自足。庭院里养着肥美的土鸡,屋后种着芒果树和椰子树,儿女双全的奶奶亲自教导孙子孙女读书,守着一方天地,平静地看岁月流淌。

用黎奶奶的话说,要想一家人强壮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吃,她清晰地表达自己对美食和烹饪的理念。给孩子做饭,要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尽可能少吃糖。这也是黎奶奶烹饪的原则:她很少用到调味品或添加剂。在她看来,健康和谐的生活就要用最新鲜的食材。而椰子鸡将淳朴的农村烹饪发挥到了极致,家养土鸡配树上摘的几个椰子,仅此而已。

结语:

书中的奶奶几乎都出生在较为困难的时候,彼此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奶奶们的言行举止、性格心态都是时代的产物。她们从小多在艰难的环境下成长,坚持与命运抗争,不断地奋斗,为的就是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

奶奶们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她们辛勤的双手,历尽岁月的沧桑。奶奶们是如此慈祥和善良,她们并没有因为命运多舛而抱怨生活。你能深切地感受到在奶奶们身上充满了爱。在经历过如此多变故之后,她们仍然能坦然地面对生活。

她们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的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故事。只有花时间去了解,你才能体会到她的经历、她背后的艰辛和所信仰的文化。

这一切都说明,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支撑着整个家庭,是一家人的主心骨。他们身上有着最古老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而美食在这其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凝聚着一家人的心。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对家庭的向往和对美食的热爱将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粒解药。

*本文节选自《奶奶最懂得》一书,有删减,作者大米。

*本文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授权整理

策划整理:高晓晨、陈子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