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ty Images
今天,我们想要将目光投向当代德国十位女作家。 她们来自迥然不同的领域,在各自的著作中阐述了其对于当前世界诸多重要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的独到见解,它们关乎文化记忆、种族主义、性别身份、贫富差距、民族精神、家庭代际关系、环境危机、人与动物、艺术家的成功和健康饮食等。
我们邀请你听一听她们的声音,借此延伸自己思维的触角,丰富自己的表达。
以下所有书目皆在歌德学院(中国)翻译资助项目支持下翻译出版。
阿莱达·阿斯曼
《回忆空间》
ALEIDA ASSMANN:
ERINNERUNGSRÄUME
原著出版:贝克出版社,2007年
译著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译者:潘璐
分类:文化,文化理论
几千年来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存过去的知识。这种构建记忆空间的兴趣来自何处?这些一开始属于个体的记忆如何变成大众的记忆?人们如何利用这些记忆,用来验证现在,引发革新或者是将自己的观点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书籍印刷、摄影或者是数字化存储等记忆媒介如何对文化记忆空间发挥作用?为了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阿莱达·阿斯曼自由穿梭在各国之间,也突破了不同时代、艺术门类及科学领域之间的界限。尽管调查的重点是文学性篇章,但是也涉及到了历史的、艺术史的、哲学的以及心理学的很多问题。
阿莱达·阿斯曼 | © 歌德学院(中国)
阿莱达·阿斯曼是康斯坦茨大学英语学家。她还曾在洛杉矶、普林斯顿、休斯顿、芝加哥、维也纳及其它地方的大学执教及从事科研工作,并屡获殊荣,例如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奖(2009年)、恩斯特·罗伯特·库尔提乌斯奖(2011年)、A.H.海尼根历史奖(2014年)、卡尔·雅斯贝尔斯奖(与杨·阿斯曼共同获奖,2017年)、巴尔赞奖(与杨·阿斯曼共同获奖,2017年)以及德国书业和平奖(与杨·阿斯曼共同获奖,2018年)。
柯里斯蒂娜·布豪恩,英格·史蒂凡
《科学中的性别》
CHRISTINA VON BRAUN / INGE STEPHAN:
GENDER@WISSEN.
EIN HANDBUCH DER GENDER-THEORIEN
原著出版:斯图加特UTB出版社,2009年
译著出版:人民出版社,2014年
译者:史竞舟
分类:性别理论,文化理论
本书所提供的广阔而丰富的视野,证明了在性别研究领域内蓬勃展开的学术讨论广度,这些讨论很难被归入经典的人文或社会科学范畴。书中收录的篇目涉及认同、身体、复制、性别、权力、全球化、表演/再现、生命科学、自然/文化、语言/符号学,以及记忆等主题,以较高的学术水平探讨了性别范畴在当下学术讨论中的意义。需要感谢编者的是,她们在自己撰写的篇目中对相邻的研究领域也做了相应介绍,例如酷儿理论、后殖民理论、媒体研究和文化研究等等。
柯里斯蒂娜·布豪恩 | © Dagmar Stratenschulte / © Das Lichtbildstudio
柯里斯蒂娜·布豪恩,1944年生于罗马,曾就读于美国和德国。自1994年起任柏林洪堡大学文化学教授。
英格·史蒂凡 | © Mareike Suhr & Christian Geisler
英格·史蒂凡曾在汉堡和克莱门费朗攻读日尔曼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和教育。1983年起任汉堡大学教授。1994年任柏林洪堡大学教授。
佩特拉·多布娜
《水的政治》
PETRA DOBNER:
WASSERPOLITIK
原著出版:苏尔坎普出版社,2010年
译著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译者:强朝晖
分类:政治理论
洁净的水是地球生存的基本前提条件,没有什么比水供应的问题更能够清楚地显示一个公众的公共福利保障的重要性。 然而,在新自由主义私有化和全球化思维的进程中,1990年代初期,即使这个公共的独立责任的堡垒也倒下了。 从那以后至今,一方面,饮用水资源和与此相关的服务业的私有化被宣传为王道,另一方面,它又遭到了强烈的抵制。 这本书使全球水危机的复杂维度一目了然并关注着从关怀公众存在到全球性政府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一发展与关于公有土地的重要性、保障公共福利的最佳方式和政治调控可能性的理论观点密切相关。 例如,对全球性水政策网络结构的实际调查清楚地表明,对对于全球性政府管理给予的普遍的先期信任进行一次批判性的考察具有足够有效和民主理论的理由。
佩特拉·多布娜 | © Sebastian Maiwind
佩特拉·多布娜,1964年出生于德国下莱茵地区,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政治学与哲学。一开始在汉堡大学教授政治学,自2012年起在哈勒-维腾堡的马丁路德大学担任系统分析与比较政治学专业的教授。
特亚·多恩 / 里夏德·瓦格纳
《德意志之魂》
THEA DORN / RICHARD WAGNER:
DIE DEUTSCHE SEELE
原著出版:兰登书屋出版社,2011年
译著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译者:丁娜
分类:历史
从惬意到基本法,从晚餐到矛盾。 这样的一本关于德国的书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 两位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家,用充满爱意和批判性的文字,探寻德意志灵魂的真谛。 他们通过像“晚餐”、“旅行爱好”、“男生合唱”、“开车消遣”、“堕落”和“四分五裂”等各种各样的定义去感受德意志灵魂。 在60章的诸如此类的描述下,形成了一种深层次,多角度的德意志文化史。
里夏德·瓦格纳和特亚·多恩 | © Knaus Verlag / Oliver Schmitt, © Knaus Verlag / Kerstin Ehmer
里夏德·瓦格纳,1952年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巴纳特,作家。 他生命中的前35年是作为天主教徒和受迫害的德裔少数民族在那里度过的。
特亚·多恩,1970年出生于黑森州的奥芬巴赫。 她十四岁时萌生了对理查德·瓦格纳歌剧的热爱。 她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哲学,毕业后前往柏林。 2004年起,她为西南广播电台主持读书节目。
卡伦·杜芙
《高尚地吃》
KAREN DUVE:
ANSTÄNDIG ESSEN
原著出版:科隆: 吉蓬豪尔 & 维奇出版社,2011年
译著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译者:强朝晖
分类:饮食,素食,科普
卡伦·杜芙并不属于刻意追求健康的人,她的购物车里既有油煎小香肠和小熊橡皮糖,也有巧克力和塑料瓶装1升咖喱番茄酱。 在她与一个人搬到了一起生活后,她便给这个人起名叫吉米尼蟋蟀—这是仙女派遣下来作为“良知”陪伴匹诺曹的小蟋蟀。 因为每当卡伦·杜维拿起“2,99欧元的铁盘烤鸡”时,吉米尼都会大喊着抗议。 卡伦·杜维不得不承认,在“铁盘烤鸡”被大量冷冻前,它们的命运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愉快。 于是,人们站在速冻冰柜前,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 人可以以动物为食吗? 如果不能,为什么以植物为食呢? 人的同情心从何处开始,为什么? 为了周围的动物,我们准备好做出哪些牺牲了吗? 我们可以牺牲个人利益,改变我们的习惯吗?
卡伦·杜芙 | © Kerstin Ahlrichs
卡伦·杜芙,1961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现在和她的英国斗牛犬、两只母鸡和一头骡子生活在乡间。她的散文处女作《雨滴小说》(1999年)是反响巨大的成功之作,还有紧随其后出版的长篇小说《这不是一首爱情歌曲》(2002年)。两本书都位列畅销书排行榜,并被翻译成13种语言。
伊姆克·艾莉森-克利福特
《何谓成功》
IMKE ELLIESEN-KLIEFOTH:
BERGAUF BESCHLEUNIGEN
原著出版:阿曼出版社,2009年
译著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
译者:丁娜
分类:文化评论
艺术是一种存在,而艺术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质量——这是这本书特意选中的命题。 根据画家马库斯·吕佩尔茨的说法: “如何评价一个社会就是看这个社会孕育着什么样的艺术家。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人们似乎只有在利益摆在眼前的时候才去搞艺术。 古典音乐家以明星的姿态出现,畅销小说作家和艺术家之星成为当今艺术家的典范。 文化的车轮越转越快: 出版社、画廊、文化机构和媒体,每一个组织又都在不停地自转。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让这个车轮暂时停下来,问问“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艺术上的成功? ”,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是否应该给艺术留一些发展的空间。
伊姆克·艾莉森-克利福特 | © Isolde Ohlbaum
伊姆克·艾莉森-克利福特,1971年出生于汉堡,曾在汉堡和柏林学习日耳曼学、哲学和语言学。 她作为自由职业记者生活在柏林,有三个孩子。
卡罗琳·艾姆克
《何故为敌》
CAROLIN EMCKE:
GEGEN DEN HASS
原著出版:S·菲舍尔出版社,2016年
译著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2019年(最新出版!)
译者:郭力
分类:哲学,宗教
详情
卡洛琳·埃默克是当代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曾于2016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该奖旨在嘉奖“通过杰出的独立行动,尤其在文学、科学与艺术领域上,对于建造一个宽容的世界做出贡献的个体”。埃默克在其全心投入的论著《何故为敌——人类化解仇恨的哲学指南》中探讨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几大最为重要的主题:种族主义、狂热、仇视民主。
在越来越多极化、碎片化的公共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往往是这样一种思想:仅怀疑别人的立场,而不对自身的想法进行质疑。针对这种独断、不宽容、不顾及任何差异的思想,埃默克通过赞扬多元化声音以及“不纯粹”声音来表示其反抗,因为这样才能保护个体自由,维护差别意见的存在。单纯拥有反对仇恨的勇气,和坚持以及讨论多元化的愿望,就有机会使民主得以实现。只是这样做,我们才能成功地应对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分子,因为差异化和精确化的行事方式恰恰是他们所主要拒绝的。
本书献给所有为捍卫人本主义态度和开放型社会,而寻找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思想激荡的人们。
卡洛琳·埃默克,出生于1967年,在伦敦、法兰克福(美因河畔)和哈佛学习哲学。其博士论文研究“集体身份”这一概念。1998年到2013年,埃默克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冲突地区并对其进行报道。2003/2004学年,她在耶鲁大学担任政治理论的客座讲师。埃默克是一位自由时事评论记者,一直致力于艺术项目和干预活动,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在德国“世界文化之家”举办的“讲述战争”主题会议。十多年来,埃默克每月定期在柏林邵宾纳剧院组织和主持“争执空间”系列讨论。她在S·菲舍尔出版社出版了《来自战争:写给朋友们的信》(Von den Kriegen. Briefe an Freunde)、《沉默的暴力:反思红军派》(Stumme Gewalt. Nachdenken über die RAF)、《我们如何求索》(Wie wir begehren)、《因为可以言说:关于见证和公正》(Weil es sagbar ist: Über Zeugenschaft und Gerechtigkeit)和《何故为敌》等。凭借创作,她获得了诸多奖项,其中主要包括“泰奥多-沃夫奖”、颁发给批判性报道的“奥托·布伦纳奖”、萨克森自由州的“莱辛奖”和德国语言和诗歌学会颁发的“默克奖”。2016年,她获得了德国最为重要的图书奖之一——德国书业和平奖。
卡特琳·哈特曼
《富国的贫穷》
KATHRIN HARTMANN:
WIR MÜSSEN LEIDER DRAUSSEN BLEIBEN
原著出版:卡尔·布莱辛出版社,2012年
译著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
译者:李明瑶
分类:经济
生活在一个分裂国家,团结一致已经属于昨天。 德国越来越多的民众被排除在经济富裕之外。 不只是失业者或者是退休的人,还有很多人不得不依靠报酬极低的工作和零工生活。 以前他们至少还有一些国家福利方面的保障,还能得到一些团结附加税的支持。 可是现在什么都结束了。 在我们的经济中,谁要是跟不上步伐那都怪他自己。 自然而然地他也被剥夺了受教育、社会交往的权力,甚至是想要工作的意愿。 知识分子则习惯于按照美学原则(“便宜消费”和“底层人电视”)来对这些竞争中的失败者做出判决。 而地位岌岌可危的中产阶级也接受了这种观点。 而贫穷早就已经开始在中产阶级中出现——当然和以前相比,贫穷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卡特琳·哈特曼 | © Stephanie Füssenich
卡特琳·哈特曼(1972年生于乌尔姆)是一位德国记者和作家。
玛丽昂·波什曼
《天堂的使者》
MARION POSCHMANN:
HUNDENOVELLE
原著出版:法兰克福出版社,2008年
译著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
译者:姜丽
分类:文学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相遇: 在市郊地带,一只饥饿的黑狗跑到女主人公身边,一身毛乱蓬蓬的,却有种独特的美。 任凭女主人公怎样努力,就是甩不掉这只狗。 它从门缝挤进她的家。 此后,她便犹豫着开始给它买狗粮,带它去剪毛。 这只雄伟的动物就这样闯进了她的生活,让她不知所措,而且在她孤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空间。 三伏天(德语中称之为狗日子),是夏天最热的日子,和出现在天际的“大犬星座”紧密相连。 大犬座最亮的星,天狼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特别事件的宣告者,是死亡之星。 玛丽昂·波什曼用高度细腻的语言写下了一个既诙谐,又让人害怕的故事,一个关于忧郁的诱惑力的故事。
玛丽昂·波什曼 | © Laura J Gerlach
玛丽昂·波什曼,1969年出生于德国埃森,曾在波恩和柏林学习日耳曼文学、哲学和斯拉夫语文学。她主要创作诗歌和散文。2005年她凭借作品集获得了鲁尔地区文学奖。玛丽昂·波什曼现在生活在柏林。
亚历山德拉·茹科夫斯基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ALEXANDRA RETKOWSKI:
FAMILIALE GENERATIONENVORSORGE
原著:瓦尔斯坦出版社,2012年
译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
译者:董璐
分类:社会学
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 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 21世纪开始时人们如何思考自己的年龄,以及家庭中世代间关系的角色? “年龄”带给生活哪些主观态度的变化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世代关系的变化?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
亚历山德拉·茹科夫斯基 | © Wallstein
亚历山德拉·茹科夫斯基生于1975年,曾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教育学,社会学和斯拉夫文献学。自2011年起在卡塞尔大学教授社会工作理论和历史。
*本文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ID: Goethe_Institut)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