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风向数读(3.30-4.5)|“云”游故宫,17万观众相约紫禁城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每周风向数读(3.30-4.5)|“云”游故宫,17万观众相约紫禁城

1、慢直播:“云游”故宫

故宫、云直播、三条游览路线(来源:风直播)

正值季春时节,春色暄妍,鸟鸣花笑。为配合防疫工作而闭馆70多天的故宫博物院,首次以直播的形式,带领观众“云游”故宫,遍览满城春色。据相关新闻报道,本次直播共分为三场:4月5日上午10点至12点开启第一场,游览路线为午门、太和殿,出右翼门至慈宁宫;第二场直播于4月5日下午4点开始,游览路线为西华门、武英殿、午门展厅、文华殿、宁寿全宫。第三场直播于4月6日上午8点开始,游览路线为午门、三大殿、东六宫。直播过程中,故宫宣教部的老师为观众讲解故宫建筑的看点以及与建筑有关的一些典故。故宫云直播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凤凰网风直播的观看量达到了17.5万。在为故宫之美所折服的同时,有不少观众也直呼“看不过瘾”。

2、曾让特朗普登上封面,现今停刊的《花花公子》到底是本怎样的杂志

《花花公子》、女性、数字出版(来源:凤凰网文创)

2020年3月19日,有着67年历史的《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宣布,因新冠疫情对内容生产及供应链造成破坏,加速了转型,停止发售2020年的纸质版,并采用数字出版的方式出版所有内容。

这一老牌杂志,不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公共视野,在挣扎中艰难求生存。女权运动的冲击,人们性观念的转变,它无可避免面临着“物化女性取悦男性”的指责,更或者是如今突如其来波及全球的疫情加速了其崩溃的步伐,它都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了。

3、《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郝铭鉴去世,终年76岁

《咬文嚼字》、郝铭鉴、逝世(来源:澎湃新闻)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告知澎湃新闻,《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前主编郝铭鉴于4月2日上午10时去世,终年76岁。郝铭鉴曾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上海编辑学会、上海语文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4、跨越80多年的互助!拉贝后代紧急求助,中国药企火线支援

约翰·拉贝、中德互助、80年(来源:环球网)

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医院的医生,近日,他给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写信求援,急需一批抗疫药品。这个药品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随即与工信部联系,很快找到生产这种药品的企业,企业方面决定赠送这批药物,并第一时间送到托马斯·拉贝手中。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说,80多年过去了,中德友人之间这种守望相助的情谊仍在延续。

5、疫情期间开放线上免费资源,是便利了读者还是剥削了作家?

资源开放、互联网档案馆、版权争议(来源:澎湃新闻)

疫情期间,图书馆作为大型室内场馆,成为最早被关闭的公共设施之一。在美国,和中国国内一样,在场馆被关闭之后,有些图书馆和线上资源库顺应形势,决定向读者免费开放线上资源。这一举措开始受到了广泛好评,但问题随之浮现:疫情期间,实体书销量下降,许多作家也挣扎在收入锐减的泥潭之中。图书馆此时免费开放书籍的电子版权,让这些收入主要依靠图书销售分成的作家们境况雪上加霜。

6、前路何方?疫情下实体书店的艰难“破茧”

实体书店、线上活动、专属社群(来源:凤凰网文创)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就处于深冬中的书店雪上加霜。3月30日,北京市已有160余家实体书店获得政府的实体书店扶持项目的资金,书店人也纷纷开始转战线上进行自救。由此,凤凰网文创频道推出《疫情之下的书店自救》系列,本期为下集,通过盘点实体书店的线上专题活动与微信社群运营,解读实体书店与互联网的碰撞,思考疫情之下实体书店如何维持生存,疫情之后又该如何走向未来。

7、我们谈韩国“N号房”事件前,应该看看这几本书丨风向书单

N号房、女性主义、性别平等(来源:凤凰网文创)

近几年,关于女性权益及性别平等的话题在互联网平台上引起人们不少的争议。今年三月突然爆发的“N号房”事件,引爆多国舆论谴责。可惜的是,每当新闻相关事件提及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的话题时,大众往往胶着于制造更多冲突与矛盾的口水战中,反而忽视了性别本身的权利问题。就此凤凰网文创频道以时间为序,挑选出9本经典女性主义书籍,带大家了解女性主义的由来、衍变、相关研究以及具体所指。

8、2020:文博热被撞了一下腰

文博热、疫情、闭馆(来源:环球网)

近些年,不少年轻人都展现出对文博的兴趣,文博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去年初,5万中国观众远赴东京,排队等候,就为了看东京博物馆的“颜真卿特展”。可是2020年一开年,全球文博热和文创产业就被撞了一次腰:疫情的蔓延让不少博物馆选择闭馆,人们外出的动力也大大减少。

9、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我用最笨拙的方式把影片交到观众手中

蒋能杰、《矿民、马夫、尘肺病》、纪录片(来源:凹凸镜DOC)

蒋能杰导演的纪录片作品《矿民、马夫、尘肺病》这两天突然在网络上接连引发微博和豆瓣小组的热议,从之前的评分人数不足,到发稿之前,已有2191人看过,27143人想看,豆瓣评分也达到8.9分,甚至攀升到豆瓣实时热门影音第一名,如此盛况,对于一个独立纪录片来说,实属不易。

10、正午解散、影视化遭遇狙击,非虚构写作的内外困局

正午故事、解散、非虚构写作(来源:娱乐资本论)

界面新闻旗下的非虚构平台“正午故事”今日被宣布团队已解散。主编叶三在微博中表示,全部账号已移交界面公司。这是继2017年10月,韩寒亭东影业旗下、由特稿记者李海鹏领导的非虚构写作明星队“ONE实验室”宣告解散以来,又一个被解散的知名非虚构团队。同时,今天网络上还在流传,一篇关于非虚构作品作者控诉影视公司方跳过他、直接向文章报道的真实主人公买版权的文章。暴露出非虚构作品的主要商业模式,即影视化过程中的版权问题。

11、片单推荐:《博物志》

林徽因先生逝世65周年之际,我们跟随《博物志》系列纪录片,追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寻访古建的足迹,走进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佛光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何万里跋涉到这里探寻唐朝古建?当时日本的建筑师为何判定中国没有唐代木质建筑?他们为了打赢这场中国文化战争,经历过哪些磨难?《博物志》邀请主持人蔡紫、梁思成弟子罗健敏、青年作家斯涅共同走进山西千年古建——佛光寺,让我们跟随他们重返历史现场,回溯山西文脉大历史。

------------------------------------------

5位小编本周在读:

《压力:评价与应对》

作者:[美]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 S. Lazarus)、[美]苏珊·福尔克曼(Susan Folkman)

译者:曲晓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压力:评价与应对》是一部不朽的作品,也是压力研究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截至2019年底,Google学术引用约60000次)。它延续了由拉扎勒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压力和应对过程》中开创的传统,详尽地阐明了基于认知评价和应对的心理压力理论。

本书从生命科学里关于压力的概念、认知评价过程、人的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对概念及过程、评价与应对结果、情绪的认知分析、治疗与压力管理等方面来全面展开对压力反应的讨论。作为一个整合性文本,本书融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进展,涉及行为医学、情绪、压力管理、治疗以及生命发展等诸多方面。作为一部跨学科的经典著作,本书反映了与压力相关的许多问题维度,可以说是临床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必读之书。(编辑语)

------------------------------------------

策划人: 宋观,高晓晨

值班编辑: 高晓晨

助理编辑: 穆楠,张倪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