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国风:这个世界会好吗?带你回归常识的国学书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四季国风:这个世界会好吗?带你回归常识的国学书

还有比2020年更魔幻的时候吗?

一场肆虐全球的超级疫情,为整个世界摁下暂停键。每天刷新的数字,触目惊心地记录着人间的生离死别。

而这场大劫的另一面,是无限放大的喧嚣。不论是家庭内部,还是社交平台、公共舆论场,你会发现各种矛盾如火山喷发,家暴,吵骂,拉黑,绝交,嘈杂声此起彼伏,狂躁的毒菌也在弥漫。

疫情如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照见世态,也照见整个世界的真面目,以及可知或未知的未来。

“这个世界会好吗?”102年前,25岁的梁漱溟被他的父亲突然一问。今天,这个问题再次变得格外醒目。

从大疫当前,到后疫时代,这个问题一定会纠缠我们相当长时间,它不仅事关人们对生命应有的态度,还事关生存法则、社群秩序乃至整个文明的走向。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究竟是什么?怎样定义人性良知与文明底线?如何处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乃至不同文明与价值观之间的分歧?

这些迫切需要反思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新问题,对此的反思数千年来人类从未中断过,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但我们偏又如此健忘,仿佛他们从未说过。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是时候补补课了!

2020年5月,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即将拉开帷幕,这场两年一度的大型文化公益盛典,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贵州心悠然酒业战略支持,主题为 “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希望在这个非常之年,汇聚文化思想精英,激活传统智慧资源,直面当下危机现实,探寻匡时济世之方,推动文明之间的正向交流。上传失败

我们都知道经典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但是历代典籍浩如烟海,加之文言的阅读障碍,普通人要想直接回到千百年前的古井里汲取智慧之水,并非易事。好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茹古涵今,终日与古籍为伴,毕其一生都在为我们发掘历史阐扬智慧以为今用。

小编今天推荐的这套国学书目,是2014年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获奖书目,它们是经过海内外300多位知名学者参与投票后遴选出来的。由此进入,你会重新看见先辈们在漫长隧洞里燃犀举火的身影,或许,还能重新找到遗忘已久的常识。

【重点推荐】

1、《中国文化史通释》

作者:余英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1年5月

在余英时先生这本书里,关于中国文化史的探讨和论断,每一篇都集中在一个特殊的面相上:思想、政治、商业、宗教、民间文化、文学、医学、科学、艺术、科举、侠等等,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常中之变和变中之常。

2、《中国儒学史》(九卷本)

主编:汤一介、李中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8月

儒家思想对华人精神世界的塑造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似乎已不是个问题。但为什么儒学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起落沉浮、千姿百态的轨迹?儒学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意义还有多少?这套书是中国迄今出版的资料最翔实、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的中国儒学通史,参与撰写的作者均为对各断代史研究具有权威的专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儒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并以此为背景,由儒学延伸至经学,分别阐述了儒学与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兴趣有定力的朋友可以收藏并好好研磨。

3、《中国儒学之精神》

作者:郭齐勇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郭齐勇教授这本带有专著性质的国学教材,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全球化下的转化与应对之道。全书共十二讲,每讲环绕一个中心展开,集理论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身。其中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4、《孔夫子与现代世界》

作者:陈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3月

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孔子与儒家在相当的程度上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无数知识人以自己的身心性命参与了这一伟大传统的建构、延续与发展。而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及其价值受到了追求富强进步的先进的中国人的全面批判,儒学经历了最为严厉的历史文化考验,但同时也开启了儒家思想文化新的发展的生机。陈来教授这本书,是有关儒学的前沿性思想理论著作,从孔子在当代中国的重新登场开始,以面对世界文化而提出新的哲学观念“多元普遍性”为结束,既有对古典儒家教育、政治、礼治思想的现代诠释和解读,以及对现代儒学发展的透视和分析,又有面对全球伦理、人权对话、生态文明等挑战的儒家立场阐发。

5、《道家的人文精神》

作者:陈鼓应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2年11月

人与人如何相处?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人如何观照世界?这本书汇集了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社会关怀和老庄的人文思想两个主题下,挖掘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在陈先生看来,道家思想园地里,人文与自然是相互蕴含的。老子的“道法自然”洋溢着人文的内涵,而庄子赞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时,物理的自然中深透着人文的意蕴,更由人文的自然提升到境界的自然。借用方东美先生的话,“道家的自然”在中国人文主义者看来,都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作者从道家思路审视现实世界的士子之心,几乎在本书的每篇文章中都通过老庄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对西方中心论弊病的透视。

6、《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

作者:李弘祺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6月

研究中国传统教育与现当代教育的关系,特别是华人世界在教育上的特殊性,不能不读台湾学者李弘祺先生的这本论著。此书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包括私人讲学、考试选才、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建立,书院的兴盛,大众教育等等,都巨细靡遗。他论及儒家经学在教育上的深远影响,是权威人格与保守性的形成;另一方面则强调道学思想摆脱威权和科举,培养自我的重视,以及佛教与儒家教育的互动。在教育的实际运作方面,论述识字、家庭教育、技术教育、平民教育、课程的演变,以至学生的生活和学生运动等等。当代家长、教育者、研究者在分析现实教育的诸多问题时,应该都能从中找到线索。

7、《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

作者:邢义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1年1月

讨论今天的制度文明、秩序法则,不能只是横向的简单比较,还需要回溯历史考察源流。礼崩乐坏与天下一统在中国历史上的纠缠,政治制度究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秦汉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如何出现,又是如何运作的?和世界其它古代文明相较,这套体制以及背后的价值观,是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经验中的一大特色?台湾历史学家邢义田先生的秦汉史论著·《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重点关注了中国社会特质和统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官僚人才的来源与训练、官僚体制运作的特色和官僚士人的价值观。

8、《秦汉社会意识研究》

作者:王子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2年9月

谭嗣同认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也说“百代皆行秦政制”,政治制度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点,秦汉史学家王子今教授的这本著作,则把镜头对准秦汉时期的社会意识这一关注较少的层面。其中既有对秦汉时期“秦德”、“忠”、“和合”观、乡土意识、“富贵”观念、 民间“苍天”崇拜、“西王母”崇拜、“蚩尤”崇拜、反盗墓观念等社会意识方面的研究,也包括对先秦各学派在秦汉社会意识层面的影响的研究,以及两汉教育观念、学风、太学生运动等等的研究。

9、《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作者:陈弱水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0月

思想的剧变与演进,总是在社会的动荡与平承之间复杂进行,静态、平面、单一的视角和思维,会局限我们对现象的认知。即使是“全民作诗”的唐代,社会思想的变化,也不只表现在精英文士群体身上。精研唐代思想史的陈弱水先生这本书,从多个角度考察唐代思想的演进和唐宋思想剧变的起源,希望重建一个动态、立体的历史过程。内容涉及中古心灵的基调,六、七世纪的思想状态,安史乱后的文人意识,中晚唐古文运动与儒家复兴,以及唐代思想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其视角与研究方法有着相当的独特性。

10、《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作者: 陆键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3年6月

陆键东先生这本书在读书人群中的知名度,就不用赘述了。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先生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进入其内心世界,并由此分析诠释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是本书留给很多读者的深刻印象。“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历史,不只是徒唤起一声喟叹吧?

附:2014年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票选出的全部获奖书目

一、国学成果奖

1、《裘锡圭学术文集》(六卷本),裘锡圭,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2、《孔夫子与现代世界》,陈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3、《集韵校本》(套装共3册),赵振铎,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2月

4、《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蔡方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

5、《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全十一册),张涌泉主编,中华书局,2008年8月

6、《诠释与定向: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探究》,刘笑敢,商务印书馆,2009年3月

7、《尚书学史》,程元敏,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

8、《中国儒学之精神》,郭齐勇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9、《商代史》(十一卷本),宋镇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011年

10、《中国青铜器综论》(全三册),朱凤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11、《中国文化史通释》,余英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5月

12、《秦汉社会意识研究》,王子今,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

13、《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阎步克,中华书局,2009年11月

14、《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王中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15、《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邢义田,中华书局,2011年1月

16、《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李弘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17、《中国儒学史》(九卷本),汤一介、李中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18、《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19、《气论与仁学》,李存山,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

20、《正蒙合校集释》(上、下),林乐昌,中华书局,2012年4月

21、《道家的人文精神》,陈鼓应,中华书局,2012年11月

22、《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23、《清代学术源流》,陈祖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24、《中国诗歌通史》(十一卷本),赵敏俐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6月

25、《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陈尚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

26、《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陈弱水,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10月

27、《榆枋斋学林》(全二册),虞万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28、《王国维全集》(全二十册),谢维扬、房鑫亮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29、《甲骨綴合彙編》,蔡哲茂,花木兰出版社,2011年3月

30、《中国古籍总目》(全二十六册),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

二、国学传播奖·图书类

1、《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儒藏》(精华编),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司马迁 著/裴骃 集解/司马贞 索隐/张守节 正义,点校本《史记》修订组编写,中华书局

【结语】

有人说,文化的未来取决于思想的高度。传统文化留给今人的,不只是一堆不可移动、不再适用的“遗产”,如何解读它们,如何咀嚼消化,将它们变成直面现实、走向未来的“新能源”,这才是当下我们特别要思考的。下一期,我们将继续推荐国学好书,欢迎关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