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读书日 | 开卷有益,10位大咖分享春日读书寄语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423读书日 | 开卷有益,10位大咖分享春日读书寄语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不能听讲座,很少逛书店,无法去书展……但华章妹知道,什么都不能阻止大家获取知识的欲望。

春天正是读书天,这个423读书日,华章管理和凤凰网《文化风向标》邀来10位管理界大咖荐书。期待对关注职场与管理的朋友们有所助益。

让我们和各位大咖一起,开卷有益吧~

1、陈春花:建议大家保有用心阅读的习惯,而不是浏览信息的习惯

读书是一个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内在定力的过程。建议大家保有用心阅读的习惯,而不是浏览信息的习惯。

因为读书,我们可以拥有认知世界的能力;

因为读书,我们可以拥有前行的方法;

因为读书,我们可以与伟人交流;

因为读书,我们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判断和见解。

我很喜欢读书,也收藏了很多书,我认为读书是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危机自救:企业逆境生存之道》

作者:陈春花

2、陈威如:未来不容易预见,但是人类演化的历史可以提炼

我一直在关注科技的进步,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及商业进化的法则。

未来不容易预见,但是人类演化的历史可以提炼。

历史告诉我们,科技的进步中,如果没有考虑人性、生命与爱,将会是个冷冰冰的世界,而人如果没有跟上科技的进化,也可能会被时代抛弃。

反思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迎接“数字化、智能化”世界。在当前纷扰的环境下,更需要静心阅读。

——陈威如

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

《平台化管理:数字时代企业转型升维之道》

作者:忻榕,陈威如,侯正宇

3、施炜:读万卷书,方知真山真水之外,还有衡量、概括天下山水的模型、方法

人们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若欲拓展视野和认知,需利用、借助间接经验,即爱因斯坦所云知识。而间接经验蕴含于书本之中。

行万里路,所视所得为真山真水;而读万卷书,方知真山真水之外还有抽象,还有衡量、概括天下山水的模型、方法。我们每个人,从当下走向未来的基石是已有的知识。如果认为自我经验可以依赖的话,一定会陷入迷途。

知识给了我们算法,使我们可以处理信息;而在认知过程中,我们又在创新、改进算法……如此循环,即是进步。与广大书友共勉。

——施炜

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

北京可思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成长导航》

作者:施炜,苗兆光

4、宋志平:做企业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

做企业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今天我们做企业很难无师自通,我们需要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而读书是最好的办法。

那么,做企业要读哪些经管类的书呢?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书要读:一是经典理论方面的书,如彼得·德鲁克的书等;二是实践前沿观察和理论升华方面的书,如陈春花的书等;三是企业家经营与管理心得方面的书,如杰克·韦尔奇的书等。

做企业应怎样读书呢?我觉得做企业工作很繁忙,应带着问题去读书,尤其是那种急用先学的读书,要学以致用。

做企业应读多少书?我主张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最好把零散时间用起来,飞机上、高铁上也都是读书的好地方。

人的精力有限,书也是读不完的,所以要提高读书的效率,掌握读书的方法。我自己这多年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一直都不间断地读书,可以说我做企业能取得一些成绩也得益于持续的读书学习。我始终认为,做企业必须既实践又学习,只靠经验不读书学习做不好企业,反之亦然。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企业迷思》

作者:宋志平

5、王赛:读书,是建立自己面向世界的方法论

如张五常讲,读书应该“登堂入室”。达此种境界,我认为有两种路径,其一依乐趣游走书海,其二以问题切入典籍。

先“六经注我”,后“我注六经”,建构、解构、再重构,最后融会贯通于知行合一。书不一定是真理,而是通向真理之路。读书是与各家对话,后至对同一问题的“听风破案”。

在商业思想上,一代宗师有四:德鲁克、科特勒、波特、明茨伯格——

德鲁克有洞见,科特勒有系统、波特有结构,明茨伯格有批判。而底层逻辑都是建立在方法论上,因此绕不开哲学,哲学不是真理,哲学(Philosophy)原意是“爱智慧”,是不断反思、演进、升华去“登堂入室”。

读书,是建立自己面向世界的方法论,高山之上,建立自我。

——王赛

CEO咨询顾问,科特勒咨询管理合伙人

《营销革命4.0:从传统到数字》

作者:[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印度尼西亚]何麻温·卡

6、杨天南:我明白他们仅仅是翻阅了我的书而已

世界读书日到了,在这 “城南小陌又逢春” 的日子里,不少朋友纷纷晒出一年来的读书成绩单,少则读了七八本、多则上百本。

爱读书,固然是件好事,只是很多人已经无法记得读过什么内容,甚至连书名也不曾记得,更谈不上汲取什么营养或对于工作、精神上的提振。

这样的读书,看似很有进步,实则获益有限。

我遇见不止一个我的读者,他们会热切地询问一些我在书中已经有了明确答案的问题。久而久之,我明白他们仅仅是翻阅了我的书而已,真的做到了“读书不求甚解”,只是这样与没读也差不多。

借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对于读书的建议是:读过不等于读懂,多不如精,与其读书万卷,不如读破一卷。

——杨天南

北京金石致远公司CEO

私募基金管理人、金融投资家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作者:格伦·阿诺德(Glen Arnold)

7、张云:信息爆炸时代,书的价值越发凸显

信息爆炸时代,书的价值越发凸显,书是思想和智慧的精髓,也是信息的精选。终身学习、实现持续进步,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书。

——张云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全球CEO、中国区主席

《21世纪的定位》

作者:[美] 艾·里斯(Al Ries),[美]劳拉·里斯(Laura Ries),张云

8、朱恒源:阅读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建立跟前人的思想的对话,并且把它内化

总有人在想,“知识爆炸的时代还需要阅读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知识传播者也呈现多元化,但知识的生产周期依然很长,知识的运用难度依然不减。如果能把书中的知识应用于工作、情感等现实需求中,那么读书的本质始终不会变。

其实对于需要还是不需要阅读,我没法给出一个笃定的答案。但有一点我是丝毫不怀疑的,那就是虽然阅读的方式、形式有可能会变化,但它的本质并没有变,而阅读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建立跟前人的思想的对话,并且把它内化,与自己所处情境相结合,然后让自己有所谓安身立命之本。

——朱恒源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战略节奏》

作者:朱恒源、杨斌

9、杨懿梅:提升人生的高度?读书也许是最好的路径

时光匆匆,人生苦短。

如何在有限的长度中,

提高人生的密度,

提升人生的高度?

读书也许是最好的路径。

在历代智者的肩膀上,

领略人类文明的智慧,

与大咖对话,与大师同行。

打开一本书,

邂逅一个智慧的美丽灵魂。

——杨懿梅

咨询顾问、企业家教练、《贝佐斯的数字帝国》作者

《贝佐斯的数字帝国:亚马逊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

作者:[美]拉姆·查兰(Ram Charan)、杨懿梅

10、曹岫云:我已年过七十,每天还在努力工作

阅读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已年过七十,每天还在努力工作,并且乐在其中,不知老之已至。认真阅读,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应用于实践,我们就能成长,就能获得工作的进步和人生的幸福。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干法》

作者:[日]稻盛和夫

423读书日,与书相伴,与书为友

在浩瀚书海中与大咖邂逅,一起读书

打开一本书,进入新世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