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这个时候古人就已经喝上了|文化风向标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这个时候古人就已经喝上了|文化风向标

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这个时候古人就已经喝上了|文化风向标

【节气签】

立夏

2020年05月05日 星期二

四月十三 庚子年 辛巳月 戊申日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宜:种早不荒 起早不忙

忌: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立夏至,我们将迎来白昼很长的世界,迎来属于夏天的明亮与热烈。

凤凰网文创频道节气签,在变化的每一天中,为你提供一份笃定的守候。

立夏

宋 · 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的“建始”之日,标志着草长莺飞的春天正式结束,万物在时间的间隙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的夏天随之到来。春日播种,夏日成长,夏所象征的正是“长大”。

而“夏”这个字,本意是“人”,一个象形的人,与农具结合,表示手脚忙碌,农耕劳作。仓颉古文“日+疋”会意日照充足代表夏,还有一种金文的写法“日+见”,日在上面,会意为见日在头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夏,中国之人也。”所以,夏朝、华夏,都指明了“夏”字的来历,史书中也记载,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时,取夏作为国家部落标志,寓意强大繁荣之意。把一年中万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命名为夏,正是一种对繁茂盛大的追逐。

所谓,“春争日,夏争时”,春天仿佛还没有远,夏天已迫不及待地接过春天的嫩绿,随着一场雨一场晴的交替,给予万物肆意生长的能量。而此时还没有盛夏的咄咄逼人,留有晚春的一点余韵,空气中弥散着旺盛的生机,这一切还都没有变成蒸腾的暑气,微微湿润的风与流云挥手,吹来立夏,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悄悄溜走,人心也逐渐热烈起来。

【礼俗】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礼》中记载: “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逸周书·时讯解》也对古时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进行了记载。

立夏之日,“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蝼蛄、硕鼠、螜,种种叫法因各地方言不同而不一致。《淮南子》曰:“蝼蝈鸣,丘蚓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立夏后五日,“蚯蚓出”。蚯蚓即地龙,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阳气而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此时正如《莲生八戕》所说,“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万物在太阳的光辉中,茁然生长。

古时的人们会在立夏这天着朱红色衣衫,迎接这盛大绚烂的季节。早在周朝时期,帝王便会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了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秤人、烹新茶等庆祝仪式。

尝三鲜——立夏日,要“尝三鲜”。

“三鲜”又名“三新”,进一步可细分为“树三鲜”、“地三鲜”和“水三鲜”。所谓的时鲜具体指哪几样食物,各地有不同的说法。南京人吃的是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产的鲥鱼,而苏州的“三新”是樱桃,青梅,麦子,无锡人吃的更细致,蚕豆、苋菜、黄瓜,樱桃、枇杷、杏子皆入口。我国地大物博,立夏时节,各地风物渐次生长,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是时鲜,便值得让味蕾遛遛初夏的风。

清《清嘉录》里记载: “家设樱桃、青梅、穗麦,供神享先。宴饮则有烧酒、酒酿、海蛳、馒头、面筋、芥菜、白笋、咸鸭蛋等品为佐,蚕豆亦于是日尝新。”采来时下樱桃、青梅、穗麦这江南“三新”,先拿来孝敬祖先神祇,然后坐在院子一边晒太阳,一边慢慢享用。

不得不提的是樱桃,早在两千余年前,《尔雅》一书中即有樱桃的记载,其时称之为楔。后又有含桃、莺桃等诸多别名,但都不如樱桃的名字来得雅致。“其颗如璎珠,故谓之樱”晶莹饱满的鲜活跃然于眼前。

《礼记·月令篇》也有关于樱桃“羞似含桃,先荐寝庙”的记载。白居易曾盛赞:“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而苏轼则在诗中提到:“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古人亦有许多关于樱桃的做法,樱桃酪、椒盐樱桃、樱桃酒、樱桃煎等等不一而足。诗人杨万里就曾为“樱桃煎”题诗云:“含桃丹更圜,轻质触必碎。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独美。”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里面,也有关于“樱桃煎”的记载:“其法不过煮以梅水,去核,捣印为饼,而加以白糖耳。”

在这天,让我们品尝一道专属于这个时节的新品,用舌尖上的美味开启初夏时光,然后往更加繁盛的夏走去。

立夏蛋——所谓“吃了立夏蛋,石板都踏烂”。在这天,人们除了吃蛋,还有挂蛋、斗蛋等不同的玩法。

古人认为,鸡蛋的形态圆圆溜溜,象征着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所谓 “四月鸡蛋贱如菜”,平民百姓都能够吃得起,也就更容易成为传承的习俗,便于人们琢磨出更多的吃法和玩法。“茶叶蛋”由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而成,后来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自此,茶叶蛋走出立夏,成为了时时可尝的传统小吃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则是小孩子们的游戏。将经冷水浸过的熟鸡蛋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一起“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

《荆楚岁时记》中关于“蛋”有这样一段记述:“斗鸡,镂鸡子,斗鸡子。按:《玉烛宝典》曰:‘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左传》有季郈斗鸡。其来远矣。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管子》曰:‘雕卵然后瀹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张衡《南都赋》曰:‘春卵夏筍,秋韭冬菁。’便是补益滋味。”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吃蛋,是因为它有营养,“补益滋味”;而吃之前却要雕琢刻画一番,“镂蛋”或者“画蛋”,也可以视为一种艺术游戏。白居易就写过这项风俗:“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 至于“斗蛋”,《荆楚岁时记》提到在当时(南朝梁)盛行于寒食。现在已无寒食节,而以立夏玩斗蛋最为突出,但寒食与立夏相去不远,习俗在相近的时间段内迁延,或者它本就灵活存在于春夏之交这个时间段内,都是有可能的。

早在立春、春分节气就有“竖蛋”的习俗,中国人似乎对蛋有着特殊的情感,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戴望云老师就认为,从中国的创世与祖先神话里就有“宇宙蛋”和“卵生人”的母题可以看出,“无论这个蛋怎么玩,是雕、是画、是斗还是吃,人们首先得到了娱乐或审美的满足,同时,又在此过程中自觉完成了对原始思维的呼应——手中这枚神圣的蛋,能让你求仁得仁,求子得子,维护生命的圆满,支撑身体的康健。”

冷饮——冷饮似乎是当今人们夏天生活的标配,但早在古代,就有在立夏这天“朝廷吃冰块,民间喝冷饮”的习俗。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那时候,没有冰箱,冰的储存,是用天然的冰窖,如今北京城南北都还各存有冰窖厂胡同的地名。这样的冰窖,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延续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皇帝立夏赐冰,并非起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还是《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 ’。”

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也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

暑气将近,衣衫渐薄,在烈日当头的午后,来一碗冰镇梅子汤,隔空与古人击掌干杯,岂不美哉?

【冷知识】从立夏这个节气,谈谈法定节假日的来源

立夏这个节气,曾经是法定节假日,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关于节假的规定中就有明确记载,“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伏,社,秋分,授衣,重阳,立冬,各一日。”

以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古人的节假日还蛮多的,其实从秦汉时代开始,国家公务人员已经有休沐和告宁制度。沐假是常假,例如汉代五日一假,唐宋十日,明朝半月。除此之外还有事假,病假,赐假,服丧假,省亲假等。《后汉书·礼仪志》提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可见至少冬至在汉代是放假的。

图源《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

不过普遍的以节日为法定假期,还是在唐代。日本学者丸山裕美子《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里边就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唐宋时期节假制度的变化。总的来说,唐代官方已经承认了节日放假,允许人们休闲娱乐,奠定了后世节日放假的总体框架。

主编:宋观

策划:刘瑞祺、高晓晨

作者:陈子君

海报:尹志

助理运营:张倪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