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名画模仿大赛!更疯癫的戏精们上线了……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新一波名画模仿大赛!更疯癫的戏精们上线了……

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不散,

随之而来的是室内场所闭门歇业,

艺术展馆无一幸免。

画作中的别人 VS 现实中的自己

↓↓↓

那些隔离在家、耐不住寂寞,有“艺术细菌”的欧洲群众,最近受到“盖蒂博物馆挑战赛”(Getty Museum Challenge)的吸引,开始琢磨起日常用品,把自己和身边一切能用得上的,cosplay成名画。

这个举动,刮起了一场全球艺术的云狂欢。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在“盖蒂博物馆挑战赛”中,

规矩就一点:

人和物必须实拍,不能使用PS

网友把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尽管资源有限,却展现了他们超级有才的一面。

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巴勃罗·毕加索《格尔尼卡》

桑德罗·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亨利·卢梭《热带风暴中的虎》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团,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抽象艺术类

爱德华·蒙克《呐喊》

OMG!来自食物的“呐喊”。

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

画中柔软的时钟代表生命中的痛苦和无奈,而这一片片软饼与原画神似,却有了另一番含义——食物让生命充满活力。

杰夫·昆斯《气球狗》

看到这件作品,不少网友评价:真是个天才,比原作好,这才是真正的创意。

扬·阿瑟林《受威胁的天鹅》

手套做翅膀,期待自由自在地飞翔。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内衣的彩色搭配,给生活多一点颜色。

弗朗西斯·培根《自画像》

被贴满“膏药”的面部,凑成内心痛苦的“培根式”自画像。

瓦西里·康定斯基《结构·之八》

喜欢点线面构成创作的康定斯基,作品被生活中的元素重新定义。

黑暗惊悚类

弗朗西斯哥·戈雅《萨图恩食子》

在古希腊神话中,“黑暗之神”萨图恩把他的孩子撕咬着吞进肚子里。这个剧情换到真人版时,血腥、暴力,同样惊悚的眼神,不忍直视。

提香·韦切利奥《莎乐美与圣施洗约翰的头颅》

这幅画截取了圣经故事中的情节,模仿者生动地cosplay了莎乐美手捧圆盘、接过约翰头颅的场面。

凡·克雷斯比克《圣安东尼的诱惑》

原本吃人怪大嘴中的人们,被可爱的手办道具替代后,看起来不再那么凶残,而是多了一丝趣味。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

画面中,大卫手中的歌利亚头颅,其实是画家本人的头像。这波模仿相似度简直高达99%。

本维努托·切利尼《珀尔修斯与美杜莎之首》

雕像表现的是希腊英雄珀尔修斯砍下蛇发女妖美杜莎头颅的故事。一个恐怖的主题,却在女孩子沐浴情节中,变得可爱调皮。

巴勃罗·毕加索《单吉他的失明老人》

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人物总是垂头丧气、毫无生机。在二次创作下,恐怖装扮的“老人”明显更有力量感。

疯狂动物类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世纪-创造亚当》

从天而降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他。现在看样子,这两头羊已经成功接收了信号。

巴勃罗·毕加索《女杂技演员》

别看这只猫简单的凹造型,却充分吸取了画面精髓。

耶罗尼米斯·博斯《人间乐园》三联画-《地狱》局部

大鸟怪嘴里的人类被换成无毛猫,而身后男人头顶用锅做成的帽子,抱着猫落荒而逃,好一副狼狈的样子。

克里姆特《吻》

原作中,被亲吻的女人脸颊微微向上抬起,闭着眼,神情惬意。现在换成了一对猫,感觉就不太一样了……

《芭蕾舞女演员安娜·巴甫洛娃肖像-垂死的天鹅》

柔软的身体,配上2米大长腿。等着,活动活动筋骨,就与你共舞一曲。

雅克-路易·大卫《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当年,拿破仑对大卫的要求是:“一位天才要跃然纸上”,并希望画中的他是镇静的,骑在一匹烈马上,画像的真实性是次要的……如今,他骑在了狗子身上。

波纳尔《白猫》

生活中的猫,真的可以长成画一样。

奇葩道具类

莱奥卡雷斯《观景殿的阿波罗》

魁梧的阿波罗雕塑,在现实生活中被装扮成了“拼接”艺术。绿色的手套、白拖鞋内搭配骚粉色的袜子、身挂裸模的围裙,外加别致的头饰。天呐,在绿色胶带的加持下,活脱脱一个自带仙气的美男子。

迭戈·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

《蓝色连衣裙公主玛格丽塔·特雷莎》

为了打造公主华丽丽的长裙,使用了一个弹出式帐篷模仿蓬蓬的裙摆,几条厕纸镶嵌出来的纹饰,尽显高贵的气质。

委拉斯贵支的画作

锅碗瓢盆的装备,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新选择。

扬·范·艾克《阿尔诺芬尼的婚礼》

女人一袭橄榄绿色棉被礼服,男人头扣脸盆搭配黑色裙装,在玩具狗的见证下,在家中举办了盛大婚礼。

弗里达《自画像》

新一代的弗里达——日化洗涤产品齐上阵,当代女性生活的必需品。疫情期间,再配上一支温度计,做家里的主管,完美。

希罗尼穆斯·博斯《隐士圣徒三联画》局部

画笔、毛巾、玩偶、拖鞋,唾手可得的生活道具将原作形象妥妥地展现出来,做一颗行走的头颅。

亚历山大·罗斯林《玛丽·珍妮·普桑桑夫人》

疫情初期,厕纸被疯抢至空,甚至一度成为了“炫富”的资本。当这些厕纸变成了浓密的头发,就像顶着一头奶油蛋糕的贵妇。

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列维茨基

《演奏竖琴的格拉菲拉·阿利莫娃》

女人手中的竖琴,变成货架,不觉得尴尬,反而还很搭调。

创造这些有趣、讽刺,让人感到惊讶的作品,已成为了国外网友“苦中作乐”的事情。疫情终将结束,在展览恢复之前,不如也学学他们在家耍一番。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