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姗姗对文物言论欠妥,节目组也应道歉 | 娱论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袁姗姗对文物言论欠妥,节目组也应道歉 | 娱论

袁姗姗在参加湖南卫视某综艺节目的时候,面对文物因为一句“没事,他可以再修复”而被骂上热搜。当晚她发微博进行了道歉,认为自己行为不当表述错误,并表示以后要谨言慎行,请大家监督。现在回看节目,会发现袁姗姗可能为了突出人设,全程都在“秀”。别的明星小心翼翼不敢动的时候,她拿起汉代文物的神态,就如同从自家厨房拈起一盘菜一般。

拿文物用三根手指。

但是,发生这件事并不能仅批评明星,嘉宾本人和节目制作方都难逃干系。

首先,从目前披露出来的情况和节目现场来看,制作方应该没有对现场人员进行足够的警示教育。面对文物要慎之又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里就对故意或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行为进行了规定,从刑事责任到民事责任都有。如此出格的举动,还好没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不然就不是嘉宾道歉上热搜的问题了。并且,既然是文物综艺,要向公众普及文物知识,在现场出现这么惊险的情况,如此设置也欠妥当,《巧手神探》变成《辣手摧文物》。

轻描淡写别人的辛勤劳动。

其次,不管是袁姗姗还是任何参与节目的嘉宾,对待事物尤其是文物起码要有敬畏心。即便能够修复,那也是他人苦心孤诣的劳动成果,怎么一句轻描淡写还能修就行呢?文物自身积累着岁月的痕迹,每一个纹理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像《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里,就曾反映修复文物的困难,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进行着的工作并不是轻描淡写的“可以再修复”。并且相比“谨言慎行”,嘉宾们更需要提前做足功课。比起刻意的人设,经过努力塑造的知识底蕴是长久的。

这两年,文化综艺大行其道,给国人科普了知识也振奋了文化自信。但是,文化是一个看上去门槛很低,要想做出精彩却难度超出想象的领域,也不是一切皆可进行泛娱乐化的表达的。希望这次袁姗姗的教训,能够达成行业共识。文化综艺要有文化敬畏,明星人设也要有限度。

□何殊我(评论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薛京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