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雅众文化”授权发布
没有……
但是,出书了!
没错,闷声干大事。
和忙着争分夺秒增加曝光的新媒体环境逆行,“匡扶摇”这个公众号是以断更为常态的。
“匡扶摇”背后的主创是一位本名匡扶的竞技体育爱好者,性别男。但是,画风还蛮不“竞技”的:
说不定我身上,能有办法绽放出什么呢
匡扶,在成为一个漫画作者之前学的是广告专业,21岁就拿了全球四大广告奖节之一One Show国际创意节的第一名,从此在业界摸爬滚打。但在工作过程中“总觉得自己身上还有一些天赋和才能没有被激发出来”,后来被北京突然从严的购房政策推了一把,既然买不了房,29岁的匡扶决定辞职画漫画。
凭着九年义务制美术教育和两三节不成系统的油画课之后,匡扶决定出师,他抱着“不至于引起观者强烈生理不适就行”的良好心态,开始在一个名叫“匡扶摇”的公众号上进行漫画创作。
不同于市面上可见的那些以华丽画技取胜的作品,匡扶反其道行之,将自己简陋的画风发展成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用ipad画画,用PPT排版。总之,一切从简。当形式被简化之后,创作重心自然就偏向了故事本身。
2017年的七夕,匡扶通过采访式漫画作品《他们谈爱时不讲道理》和《他们不谈爱时讲了一堆道理》斩获百万流量,一夜窜入公众视野。其中《他们谈爱时不讲道理》讲了三组爱情故事:人类学女博士和说唱歌手、新媒体编辑和算法工程师、网红模特与酒业集团董事,向读者展示了虽然组合各异但浪漫程度都趋于一致的爱情模式。
2018 年匡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漫画作品集《回答不了》,在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困境的同时,也画出了人们藏在坚强外壳下的柔软内核,就算腿上溅满了生活的泥点,也可以看成是星空一片,匡扶用这份敏锐和细腻感动了百万读者。
(《他们谈爱时不讲道理》)
这一次,携新作归来的匡扶在探寻人们的内心世界中走得更远了一点,他着眼于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时就会浮上我们心头的困惑,其中有对生活态度的选择、人生方向的纠结、创作者的困惑。他在这些挣扎中去挖掘人内在世界的纹理和生命力,探讨如何处理内心矛盾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不同的故事结构勾勒了普通人的各式人生,以生活之名,探讨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观察生活,平凡人生也可以有非凡之处
匡扶曾经讨论过关于作品好坏很显著的一个界限在于是否有足够丰沛的细节作为支撑。所以他是先生活,而后创作。匡扶的作品在社交媒体爆红之后,他本人也被誉为“天才漫画家”,但是不论媒体如何将其标签化,匡扶始终将自己定义为“以漫画为载体的叙事创作练习者”,最新的说法是“故事练习生”,其中有自谦,但更多展现的是他对自我的清晰认知,清晰在于他首先是一个叙事型的创作者,漫画只是诸多表达工具中比较投缘的一种。
(《私奔的外婆》)
《纳闷集》里,匡扶用六个故事把当代人们心理和生存中的种种纠结状态摊在了书页之上:
为了找到私奔的外婆,姨婆和“我”踏上旅程,一度抑郁消沉的“我”和风风火火的姨婆逐渐打开心门;因办公室高压生活而倍感疲惫的年轻人,裸辞去了一家二手书店做店员,看着店里往来的落寞读者,创作出了一本关于书与人生的作品;甘于平凡的男孩,喜欢上了讨厌千篇一律生活的女孩,然后对她说起了飞蛾与月亮的故事;橘色路灯下,一辆车里是自卑寡言的男孩与他暗恋的女孩,另一辆车里则上演着中年夫妻的婚姻故事;停电之夜,年轻人和一只乌龟玩起了创作游戏,寻找灵感,做着关于电影的白日梦;最后是改编自央视编导与父亲之间的真实故事,以父亲饱经风雨的一生,展现了两代人认真对待生活的动容故事,普通人的闪耀或许就是在平凡中将每一件事尽力做到最好。
(《自己的故事》)
平凡似乎总是关于重复,但重复不一定是坏事情。每一种爱都喜爱重复,因为它们违抗时间,而慢慢地,每个人都会以各自的方式,学会如何在时间里移动。与其说匡扶手执的是画笔,不如说是一支用来观察生活的放大镜。
你心里的碎碎念,有人帮你画出来了
在这个偶尔就会丧一下的时代,匡扶道出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如果生活真的是一杯一直续着热水的茶,我们要怎么打败这种日复一日占领味觉的乏味和贫瘠?
在《私奔的外婆》里,照抄父母人生道路的年轻人渐渐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坚持要自己把控生活主动权的姨婆一针见血地说道:“你知道你为什么总感觉什么都乏味吗?你压根没有自己尝过生活的滋味,都是别人咀嚼过了喂进你嘴里的。”
按照书里弗洛姆的说法,他相信只要个体自发而不是强制或机械地活着,就会找到力量与确信的位置。
(《私奔的外婆》)
生活在一个“为你好”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被安排”。从念大学、选专业、考研考公、就业买房到结婚生子,似乎一切都是流水线工程,每一个重大选择的背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也许是父母的善意,也许是社会的传统,也可能是生存的压力。但当我们独自出现在那些失眠的夜晚、白日发呆的窗口、逼仄又窒息的地铁上时,终于还是忍不住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的样子吗?就好像最后人主要的工作,还是和自己缠斗。
(《和梦打交道的人》)
遇到挫折,我们也总是被劝解“多看看事情好的一面”,但那些真的看不出好在哪儿的事情呢?所以匡扶在漫画中写:强行从事情里看出好的一面,不如去看更多事情。就像是《把月亮放左边》里不被父母所爱的男孩,选择去爱关于大自然的一切。
(《把月亮放左边》)
匡扶把我们一直烦恼忧郁、暗自挣扎的那些东西画了出来,每一个角色就像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可以站在生活外面,把生命的轮廓尽量看得清晰一点、全面一点。挣扎也是体验人生的另一种方式。珍惜那些茫然时刻、那些只发生在头脑中的对话、那些与孤独漫长的拉锯,以及那种间歇性的垂头丧气,因为每一次的纳闷,都使我们离自己更近。
从练习到成熟,试着越来越接近于好
在《纳闷集》中匡扶展现了他的全面成熟:角色的塑造更加立体,画面的表现力更加突出,在叙事逻辑和主题的凝炼上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力。如果说《回答不了》是匡扶作为“练习生”带来的的叙事习作,那么《纳闷集》就是他的作为漫画家的成熟之作。
在国内原创漫画的激烈竞争中,匡扶以他电影式的镜头表现和文学性的表达另辟蹊径,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他的漫画里嵌进了威廉·福克纳、弗洛姆、马林诺夫斯基等各种领域的思想者,看过其作品的人都能识别他的内容中那种闻起来就很轻盈的文学气质,这种文学性的柔软或许也是他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
(《被折角的人生或书》)
认真看匡扶的漫画,他几乎是以电影的方式在打磨作品,从景深、景别、镜头的剪接到对白设置,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都是他反复思考的成果。对匡扶而言,著名电影导演杨德昌是他的精神旗帜,匡扶希望自己也能试着去做一些越来越接近于好的东西,用愈发成熟的创作去开启新的叙事可能。
《纳闷集》
匡扶 著/绘
雅众文化丨湖南文艺出版社
生活是一道谜语,而我们日常困惑。面对生活的乏味、生存的压力,过去的烙印与未来的期许,那些人生中闪现的体悟瞬间都如此珍贵,从青年到老年,从市井到都市,从个体经验到家庭牵绊,匡扶摇攫住了那些鲜活的普通人,讲述他们迷茫时的呢喃与冲动、灵感与惊喜。每一个曾感到困惑的你,能否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