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暴露年龄的电视画面,藏着你不知道的秘密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这张暴露年龄的电视画面,藏着你不知道的秘密

作者丨李超凡

说起 80 后、90 后在电视机上的共同回忆,除了那些经典电视剧,大概还有下面这张说不上名字的图。

它的出现往往令人难熬,每到周二下午大多数电视台“停机检修”时,就会播放这张图,粉碎了无数小学生放学看迪迦奥特曼的那点盼头。这些由不同色块组成的图,其实是电视测试卡(Test Card),供观众或维修人员检验电视机的画面显示是否准确。而这张图背后,其实还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张熟悉的图,曾是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符号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测试卡,仿佛一张抽象派的图画,其实有着精心的设计,每一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作用。无论是央视和地方台的测试卡,原型其实都是被称为“飞利浦图案”的电视机测试卡 PM5544,是 1968 年由飞利浦电视实验室首席工程师 Erik Helmer Nielsen 设计,是全球最常用的电视测试卡之一。

这张看似简单的图画其实蕴含着复杂的设计,电视显像管的各种参数指标,都能从图片上不同间距的色块图案来检验,维修人员能根据这个统一的信号标准来校准电视画面的色差、亮度和水平等。

虽然“飞利浦图案”有着固定的排列规律和标准,但各大电视台上出现的测试卡却不尽相同,在颜色、排列、间距、字体上有着细微的差别,甚至比“一起来找茬”的游戏难度更高。

除了检验画面,电视台播放这张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来填充没有节目的时段。在八九十年代,包括央视在内的各个电视台还鲜有 24 小时播放的频道,因此午夜时分打开电视常常能看到这张图。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视仍然是孕育流行文化的主要媒介。而“飞利浦图案”随着电视的传播,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流行文化符号之一。于是我们看到 Invaders 乐队将自己的唱片封面,设计成测试卡的样子,歌手 Elliott Smith 直接以“Color Bars”为题创作了一首歌曲。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也曾穿着印着“飞利浦图案”和另一种测试卡的 T 恤。

其实在早在黑白电视机时代,测试卡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测试卡是 BBC 在 1926 年1月27日播放的一张图画,由一个圆形和一条直线组成,叫做“贝尔德 30 线”(Baird 30-line system)。

而黑白电视时期最著名的测试卡,则是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印第安人头测试卡。即便彩色电视取代黑白电视后,这一图案仍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被传播。

这个印第安人头像被印在成夜灯等不同商品上销售,画作原稿后来还在网上被拍卖,而由这个头像引发对印第安原住民的讨论,也成为不少学者的研究课题。此外,这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可手动调节的测试卡,也可以说是计算机图形的前身了。在众多电视测试卡中,最特别的莫过于 BBC 的测试卡 F。这张测试卡中央是一个正在玩着井字棋红衣小女孩和一个小丑娃娃。

这张测试卡在 1967 年 7 月 2 日首次在 BBC 播出,是英国首个采用彩色照片的测试卡,更是第一次有真人图像出现在测试卡上。而照片上的这个小女孩,正是 BBC 工程师 George Hersee 的女儿 Carole Hersee,拍摄照片时 Carole 只有八岁,父亲正在为 BBC 设计色彩检测卡。据 Carole 回忆,当时其实还拍了妹妹 Gillian 的照片,但因为她当时刚刚掉了两个门牙,最终没有使用妹妹的照片。

2008 年的 Carole Hersee丨The Sun

就像其他精心设计的测试卡一样,“测试卡女孩”的照片并不是随便拍的。小女孩的的红色裙子、蓝色的墙壁、小丑娃娃的绿色衣服,构成了检测不可或缺的三原色。至于黄色的桌子,则可以检测色彩平衡。而小女孩裸露的胳膊,则用于确认肤色呈现是否准确。

这张测试卡在从 1967 年播出一直使用至 1998 年,累计播放时间超过 70000 个小时,Carole 可能是史上出现在电视上时间最长的人,被称为“测试卡女孩”(Test Card Girl),成为几代英国人的共同回忆。“测试卡女孩”也顺理成章成为英国流行文化的一块拼图,出现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其中在英剧《火星生活》中,就有一个叫做“测试卡女孩”的角色,形象完全参照 Carole 的照片。

测试卡 F 先后先在 30 多个国家被使用,这些国家大都没有照搬“测试卡女孩”的照片,而是重新拍摄照片。比如新加坡的照片是四个不同种族的女孩,对应新加坡的四个民族。

而在互联网普及后,依然有不少网友在模仿“测试卡女孩”自制不同的照片,让“测试卡女孩”成为一个被广泛流传的梗。

听测试卡音乐的人,组成了一个亚文化社群

上文提到的各种图像,其实只是测试卡放送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播放时的背景音乐。一些测试卡成为了流行文化符号,另外还有一群听测试卡音乐的发烧友,组成了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社群。

真的人会专门去收藏测试卡的背景音乐,并把它当做喜爱的歌曲循环播放吗?有,还不少。在 YouTube 上就有不少网友上传的测试卡音乐专辑,其中有的人会在测试卡视频中放入新的音乐,和原版背景音乐混合,其中一个 BBC 测试卡的音乐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超过 10 万。

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则是测试卡歌迷的聚集地,不少网友回忆起那个在电视机前听测试卡音乐的时光。

在 1980 年代,我时不时坐下来看测试卡只为听这些音乐。

我宁愿在电视上听测试卡音乐,也好过现在播放的那些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些检测卡音乐,很多并不是直接从现有的曲库中挑选,而是电视台专门委托作曲家创作,BBC 还有一个放送管弦乐团,这些音乐在各大音乐商店几乎找不到,只能自己录制。为了更好地收藏和分享这些测试卡音乐,不少歌迷开始组建成社群。测试卡收藏者 Keith Hamer 就建立了“BBC 测试卡俱乐部”,他在 20 多年来录制了多张测试卡专辑,每一张都有 3500 首背景音乐。

据 Keith Hamer 介绍,“BBC 测试卡俱乐部”中不少歌迷是电视工程师,在那些年维修电视的过程中,对测试卡以及其播放的背景音乐产生了深厚感情。另一个著名的测试卡圈子则是 Test Card Circle ,这个测试卡俱乐部成立于 1989 年,目前有 200 多位成员,从 2000 年开始延伸到线上,其网站每年有超过 20000 名用户访问。

Test Card Circle 致力于收录过往的测试卡音乐并为歌迷录制唱片,同时还有一本只面向会员发行的印刷杂志,每年 4 月会在威尔士 的一个小镇上举行聚会。在 Test Card Circle 的官网上,是这样介绍测试卡音乐的:

不要以为这是普通的音乐,测试卡通过知名艺术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娱乐渠道。在一天中你可以听到轻盈的古典音乐。大型乐队的演奏和交响曲,此外还能听到大量的原创作品。

这就是那些忠实歌迷眼中的测试卡音乐。

直到今天,测试卡仍未消失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少在电视上看到检测卡了,大多数电视台已经 24 小时连续播放节目,也不需要检测卡来填补空挡了。不过检测卡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下去。比如在美国最大的流媒体网站 Netflix 上,就有一个名为“Test Patterns”的网页,每个视频封面都是一张模仿 BBC “测试卡女孩”的图片。

跟电视上测试卡类似,这个网站上的视频就是用来测试观看设备所支持的最高画质,在播放时画面会实时显示帧数 fps、画面质量、网速、以及色彩深度 bpc 等数值。类似的测试视频在 Netflix 上还有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一段时长 11 分钟的视频,一个男生在一栋别墅和喷泉旁跳舞表演,用以测试传输速度和帧速率。

同时那些看似过时的测试卡图案,也成为时尚界的复古元素。街头品牌 Extra Butter 就和潮牌 The North Face 就曾以上世纪 20 年代的低保真电视及和VHS 美学的怀旧元素为灵感,将 SMPTE 测试卡图案与联名服装系列结合。

如今的测试卡除了实际功能,更多成为了一种怀旧情绪的载体。无论是时尚服饰的复古元素,还是测试卡音乐的亚文化社群,都是怀旧情绪赋予测试卡新的价值。通过怀旧情怀成为一种流行符号,也在其他领域也时有发生,比如黑胶唱片的再度流行,尽管一些发烧友没有黑胶唱片机,也不妨碍他们为情怀买单。而那些懂得利用这种复古情绪包装商品的品牌,则可能制造出新的流行文化,这两年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国潮就是最好的例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