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COS、集手办,原来宋代七夕是狂欢节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乞巧、COS、集手办,原来宋代七夕是狂欢节

列为看官,七夕安好!

8月25日对于你来讲,是“中国情人节”,还是“一个普通周二”呢?

在七夕简化为“情人节”的当代,恐怕无论怎样过都稍显乏味。那就不妨看看“史上最爱过节”的宋代人,是如何把七夕过成狂欢节的?

▲五代·《唐宫乞巧图》局部

七夕黄金周,乞巧购物节

宋代的七夕,是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城中繁华地带设有专门的“乞巧市”。上自皇宫、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在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过节的物品。

《醉翁谈录》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街景

意思就是,从七月初开始,乞巧市上就人潮涌动了,到了七夕的前三天,乞巧市上简直摩肩接踵,只要进去就转出不来了,只能到夜里才能跟着人流一起散去。

▲北宋 苏汉臣《货郎图》

乞巧市这么火爆,卖的是什么时令好物呢?来看看《东京梦华录》里的这份七夕热销爆品清单:

东京好物,七夕特供

水上浮:用黄蜡制作成凫雁、鸳鸯、水鸟、乌龟、鱼等,彩画金缕,放在水里,称之为“水上浮”。

榖板:在小木板上敷泥土,播粟米种子,让它们长成小苗,缀以田地、农舍、小人,成为村落的样子,叫做“榖板”。

花瓜:把瓜雕刻出各种花样,称作“花瓜”。

▲南宋《螽斯绵瓞图》

果食:油面蜜糖制作笑脸,叫做“果食”,花样百出,奇巧万端。如果购买一斤,里边就有一对披着甲胄门神样子的,叫做“果食将军”。

种生:把绿豆、小豆、小麦放入瓷器里边,用水浸泡,等到长出几寸长的嫩芽,再用红蓝色的丝线捆扎起来,叫做“种生”,有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寓意。

并蒂莲:折未开的荷花,做成“双头莲”,过往之人皆爱,都会买上几只带回家。

▲明人绘《花卉图》

还都是文创产品呢!

不过,七夕的文创届顶流还不是这几样,而是一种叫做“磨喝乐”的好玩意!

文创顶流:宋代手办“磨喝乐”

磨喝乐,又叫“摩罗”、“磨合罗”、“摩侯罗”等,是一种小泥偶。

磨喝乐多是“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的形象,是七夕乞巧香案上供养之用,有“连生贵子”之意。

▲宋 玉举莲花童子 故宫博物院藏

磨喝乐是当之无愧的七夕好物顶流。

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

可别以为“磨喝乐”只是平平无奇的泥娃娃,其精致奢华程度,让现在的手办都自叹不如。

▲明·仇英《乞巧图》香案上的“磨喝乐”

磨喝乐”制作精良,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吴中名匠袁遇昌还会制造仿生机械款,“其衣襞脑囟,按之蠕动”。

▲宋代磨喝乐 镇江博物馆藏

磨喝乐还有各种漂亮的服装。《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

“御街扑卖摩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

磨喝乐的包装和配件更是精致。或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

▲宋代磨喝乐 镇江博物馆藏

最奢华精巧的磨喝乐还要属宫廷,《武林旧事》记载:

“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镂金纱厨。制阃贵臣及京府等处,至有铸金为贡者。”

▲北宋 陈清波《瑶台步月图》局部

有学者认为,此图托盘中既是“磨喝乐”

如此奢华,定然价格不菲,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不过,这并不影响“磨喝乐”风靡天下。宋朝的寻常市民家、富室乃至皇家之中,都有“磨喝乐”的忠实粉丝,“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

▲南宋 佚名《秋庭婴戏图》

宋代的小朋友则喜欢COS“磨喝乐”。

每到七夕,大街小巷的孩子们都手执新荷叶,模仿“磨喝乐”的造型。而宋代的大人们夸一个孩子可爱,也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

乞巧:趣味女儿节

七夕不仅是购物节、狂欢节,更是“女儿节”。七夕嘉年华的压轴大戏就是女孩子们的“乞巧”仪式。

▲明人仿仇英 《汉宫乞巧图》

七日晚,全城的女子,不论家境贫富,都换上一身闪亮新衣。在开阔的庭院中,张灯结彩,摆放香案,案上罗列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等,焚香列拜,饮酒为乐。

▲ 祭案

▲祭案上的“磨喝乐”

▲备办饮食

▲巧果

宋代乞巧有两个很特别的活动,一是“对月穿针”,一是“喜蛛应巧”。

“对月穿针”的注重祈祷的仪式感。

据《武林旧事》记载,在宋代的七夕之夜,女子们都会怀虔诚地对月穿针,期盼得到神灵的眷顾。

这一仪式始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称汉代的宫女会在每年的七夕夜晚“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对月穿针

上行下效,民间女子也开始争相模仿,从此,该项活动开始自宫中向民间流传。

“喜蛛应巧”则带有占卜性质。

据《梦粱录》记载,七月初七夜晚,女孩子们会捉取小蜘蛛装在金银制成的小盒里,第二天早上 “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

▲喜蛛应巧

有趣的是,“喜蛛应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验证方式。南北朝是观测蛛网的有无,唐朝是比较蛛网的疏密,宋朝则是查看蛛网的圆正。

浪漫七夕,送你“欢喜”

「宋潮有礼」承袭宋韵,为您送上一份带有诗意的婉约“表白”。

~千字杯·对杯~

欢喜&喜欢

造型简约利落,采用文字平面设计、三维造型设计、3D打印技术和传统薄胎工艺制而成。

1320度高温烧制,无杂质,无渗水,安全放心。

景德镇独有瓷泥“玉土”制成,通体未施釉,烧制后的精细打磨工艺,使成品呈现有别于传统陶瓷的细腻釉面质感。

工艺难度高超,成品要求严格;单只约重40g,轻薄无比,质地紧密,便于清洁。

正立如花朵般高洁优雅,反扣可发现“惊喜”。一酌一饮之间,可向TA倾诉“喜欢”,更可于时光中遇见“欢喜”。

明河风细,鹊桥云淡,秋入庭梧先坠。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

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不知谁见女牛忙,谩多少,人间欢会。

——南宋·赵师侠《鹊桥仙》

宋词一阕,写尽宋代七夕之趣,

愿诸君,怀宋韵,见“欢喜”。

(来源:宋潮城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