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兽来袭,商周青铜器里的“动物世界”,上海博物馆奇遇记
文创
文创 > 文创资讯 > 正文

萌兽来袭,商周青铜器里的“动物世界”,上海博物馆奇遇记

接着上一篇文章,继续我们的上海博物馆青铜馆奇遇记,从上文介绍的珍稀文物中可以看出,青铜器中的精品,往往不止是因为工艺复杂、造型精美,还在于青铜器上篆刻的铭文,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这就令今时今日的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了解到在三千多年前发生了什么。除了铭文记录历史,还有一些青铜器上时常出现的各种“动物”,也是值得仔细观赏的,它们有的趴在器物上、有的嗷嗷待哺、有的装傻卖萌……仿佛把博物馆变成了一个充满奇幻的动物世界。这些“萌兽”有的来自传说中的动物,有的却是古时候真实存在只是如今已消失了,所以这一篇就让我们开启一段“萌兽”之旅吧。

商代晚期的“父乙觥”,“觥”是古时候的盛酒器。初看这件萌兽,似乎是一个四不像的怪物,类似兔子一样的耳朵旁,又长了一对圆柱形的犄角,既不是羊角,也不像牛角。在它背的中脊上趴着一条卷尾巴小龙,长得又有点像蛇;尾端屁股上有一只双角突出的牛头,正调皮地吐着舌头;而大肚子上的凤凰瞪着圆圆的眼睛,昂首伫立。这么多种不同的动物纹样集于一身,实在是一件形神兼备的艺术瑰宝。

春秋晚期的“牺尊”,这是一件非常受小朋友们喜爱的文物,同样是盛酒器。头戴鼻环、憨态可掬的水牛,浑身都装饰着精美的兽面纹。整件器物为中空,颈及脊背上共有三穴,中穴背着一口“锅”。当通过前后两个空穴往身体里注入热水时,放在锅里的酒就会被温热啦,所以这件牺尊其实是温酒器,这样看来,古人小日子过得还是挺讲究的。

商代晚期的“四羊首瓿”,“瓿”也是一种盛酒器,器身布满乳钉纹,四个瞪着大眼睛、长着大卷角的小羊静静地趴在器物肩部,每两只小羊之间,还有一只小鸟为间隔,精致又可爱。

西周早期的“癸殳 古方尊”,前两个字本是一个字的左右部分,很可惜如今的简体字已经无法打出完整的“癸殳”字。这件造型端庄、纹饰华美的青铜器,在肩部的四周有四个长鼻子的大象首。如今只能在动物园或是热带地区才能见到的大象,在三千多年前可是中原地区的常见动物。

西周晚期的“四虎镈”,“镈”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制类似于钟。器身两侧,各有一对弓着背、卷着长尾巴的老虎,就像两只萌猫,对称地走在两边,这样的装饰是不是可爱又别致呀。

春秋早期的“子仲姜盘”,“盘”为古代举行净手之礼时,用来承接净手弃水的。这件器物盘形较大,最为绝妙的是盘中共铸有31个水生动物,有20个是浅浮雕,另外11个为三维立体雕,而且可以在盘底作360度旋转。试想当净手弃水流下来,冲击到盘内的小动物身上,这些动物随机不停旋转,如同游弋其间,甚是奇妙啊。这可是三千多年前的工艺,代表了当时极高的制作水平。

西汉时期的“八牛贮贝器”,出土自云南,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类似如今的储蓄罐,用来贮存贝币的。器盖上方铸有八头姿态各异的水牛,因而得名。

只见中间的大牛立于鼓型座上,长角弯延前耸,威武雄健,另外七只小牛低首垂尾环绕在盖沿。器身的腰部是两只虎形耳,虎的造型威猛,虎视眈眈。

西汉时期的“五牛枕”,同样出土自云南,宽达68厘米的马鞍形枕,两端上翘的角上各铸有一头威猛的水牛,枕身还有三头浮雕牛。只是如此坚硬的青铜器用来做枕头,怎么可能睡得舒服?

上海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如果带着小朋友亲子游览,这些“长”满萌兽又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应该会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