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成长都少不了他们参与丨教师节片单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每个人的成长都少不了他们参与丨教师节片单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经典名篇《师说》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伴随着大中小学开始迎来新学年,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即将到来,无论你是在校园求学的学子,还是已经跨出校门遍历生活的“社会人”,心中应该都会有一个尊敬的“师者”。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宽泛来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老师,这些人中有的春风化雨、谆谆善诱,也有的不苟言笑、严厉督促。但无一例外地,他们以极其重要的身份,参与了我们的成长。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个适合在教师节看的电影片单,或能触及内心深处某些柔软的角落,或可以引发关于人生、教育的思考。

1、《地球上的星星》(2007)

印度有关教育的电影总以意外惊喜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从我们熟知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到前两年,讲述幼儿园择校、学区房等社会问题的《起跑线》。沉重的议题总能以幽默戏谑地方式讲出,最后达到或温情、或热血的结局。今天推荐的是一部《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执导并参演。由于有阅读障碍,8岁男孩伊夏无法读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学不会最基本的加减法。他是成年人和同学眼中的问题儿童。父母忍无可忍,把他送到了以纪律严明闻名的寄宿学校,伊夏深受煎熬和打击,直到他遇见了新的美术代课老师尼克,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发展。在他的帮助下,伊夏学会了拼读和数学,还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我们之中就有这类人,他们能改变世界。因为他们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他们的想法与众不同,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曾被孤立,但一旦成功就会震惊世界。”这是电影里的台词。尼克能做到感同身受和无私帮助,因为他也曾经是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小孩。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伊夏一样幸运,那么,在遇到那些“特别”的孩子之时,我们能否做到用爱心、耐心来包容对待每一个“地球上的星星”?

2、《幼儿园》(2004)

《幼儿园》是由张以庆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04年在上海国际电视节上映,如今16年过去了,现在观看仍是发人深省,有关孩子自身的心理,有关学前教育,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以及从孩子身上我们审视自身和所处的世界。2001年,纪录片《幼儿园》开始筹拍。摄制组经过了3、4个月的前期观察、试镜后,用了14个月的时间进行前期的拍摄。他选择了武汉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一个大班在十四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变化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提到,成年人总认为“童年”应该满是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搞错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合,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还有恐惧、愤怒和悲伤。

一开始,张以庆抱着要表现“美好”的想法来制作该片。但接触久了之后,他发现“幼儿园"本身也有污点,张以庆觉得不能为了美好而故意说假话,应该原原本本的把这间“幼儿园"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部纪录片,无论是对教育工作者,对有孩子的家长,没有孩子的人,相信我们从中都能得到启示。

3、《垫底辣妹》(2015)

讲述差生逆袭,并不是一个多新鲜的话题,但“热血青春”的励志故事却永远有其市场。因其治愈的结局、昂扬向上的影片风貌,有关梦想和希望的永恒话题,2016年电影从日本引入内地就收获很大反响,不少老师直接拿来在班级播放。这部影片由土井裕泰导演,桥本裕志编剧,有村架纯主演。主人公沙耶加实现大学梦,离不开坪田老师的“鼓励”:给鸡蛋取名为“克拉拉”,并将鸡蛋竖立起来,“生活中看似不可能的事,实际上有可能发生”,这些名言金句与老师的精气神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主人公信念,也带给屏幕之外的观众力量。

4、《课堂风云》(2008)(《墙壁之间》)

这是一部纪录片性质的剧情片,它的特殊之处是,讲述了来自不同阶层、种族和文化背景(多国移民)的学生们的叛逆和冲突。巴黎的一所普通高中,新学期伊始,年轻的法语老师兼班主任面对升一年级的新班级,矛盾一触即发。影片的场景有限,20个学生和老师上着一堂一堂略显松散的法语课,学生们的顽劣和老师的无奈、懊恼,这些状态一一呈现。本片获2008年戛纳金棕榈奖,由小说原著兼编剧的François Bégaudeau主演。黑人孩子在课堂上打伤了同学,老师在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带有种族歧视成份的粗话,学生面临着被开除,老师面临着被校委会审查。在许多具有讨论空间的话题上,向观众抛出问题,这也使得影片具有了现实、社会与历史意义。

5、《一个都不能少》(1999)

《一个都不能少》是由张艺谋执导,魏敏芝、张慧科主演的电影。据悉,该该片中所有的演员均是业余演员,为了寻找到合适的演员,张艺谋面试了2万多个孩子;此外,演员们在片中都使用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大部分演员在片中的身份也与现实中的身份相一致。

影片呈现出1990年代农村的贫困和教育问题,电影中的水泉小学,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二十八个。十三四岁的代课老师为了寻找辍学打工的张慧科,为了那句“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和曾不被孩子们看在眼里的“小老师的责任感”,毅然决然来到大城市寻找辍学的学生。魏敏芝塑造了一个“犟”得无法理解的小老师形象。正因她的坚持不懈,使问题曝光于媒体镜头前,并得到缓和与解决。谋女郎魏敏芝的命运也因这部影片而改变,21年过去了,仍为人津津乐道。

6、《凤凰琴》 (1993)

这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可以说是“很中国”,根据刘醒龙的同名小说改编,曾获得第14届金鸡奖最佳影片。“烂泥垒个灶,只能用个十年八年,你教孩子认个字,可以受用世世代代。”这句有关乡村教育的朴实话触动人心。

事与愿违,心高气傲的农村女孩张英子两度高考失败,最终被安排到位于山区的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破破烂烂的小学校,全靠余校长等四位民办教师支撑。几位老师生活清贫,兢兢业业,同时还各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时刻等待着转正的消息,时刻渴望改变这步履维艰的命运。

《凤凰琴》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用宏大的伟光正的视角去塑造教师形象,相反,却是以逼真的事件和场景还原了描写了几个山村民办教师的近乎琐碎的生活。他们生活清贫,兢兢业业,也勾心斗角、请客送礼,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影片同样能引起人的共鸣和肃然起敬。大山、小学、国旗,还有那张象征着美好追求和信念的凤凰琴,有一种单纯朴素之美。真实的乡村教育现状,民办教师的生存处境,时至今日照样让人久久反思。

在《师说》里,韩愈曾痛心地批评了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风气,今天,我们重温这些电影,更应明白,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我们感受那些不断扩大的习得、所见,更应该感恩遇到每一路陪伴的师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