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大人之后,也有好事发生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成为大人之后,也有好事发生

也许人类告别青春期的一大标志就是,不那么爱吃糖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仅奶茶的糖度自觉减少,点完主食之后要不要加一杯饮料也值得商榷;接受了不加糖不加奶的咖啡之后,在便利店里买水都要翻过去看看背后的热量表。

毕竟,一旦到达某个年龄,糖在我们眼里就不再是快乐源泉,而是长胖与长痘的祸根。等再到了下一个阶段,血糖数字也会变得令人操心起来。

的确,很多人虽然内心依然觉得自己年轻,但口味却已经诚实地偏向了那些家长口中“等你长大了就会喜欢吃了”的食物。

其实在日本,“大人味”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的味道;标榜某样食品很有“大人味”,也变成了商家的常用手段。此外,不仅陆续出现了“大人的乐园”“大人的游览路线”,还有“大人味的电视剧”“大人味的小说”……

所以,所谓的“大人味”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呢?

日剧《四重奏》的主题曲《成人法则》在歌词里这样写道:

没错 / 人生很长世界很大

手握自由的我们是灰色

收获幸福体验不幸 / 忙得不可开交

唯有心底在骚动

1.

大人味,是长大之后才懂得的味道

说来奇怪,“大人味”这个概念最广泛出现的地方,其实是零食的包装上。

KitKat在日本原本是一种主要面向青少年市场的巧克力威化饼干,产品特色之一就是其充满活力的鲜红色包装,广告宣传片里比较多出现的也是儿童或中学生的身影。

而近几年推出的“大人的甘甜”版KitKat,不仅把包装换成了更成熟的黑色,更减少了产品中的糖分,把巧克力涂层换为了更加浓郁、略带苦味的黑巧克力。

受到众多年轻人欢迎的膨化零食“薯条三兄弟”给“大人的口味”写出的答案则是:鱼粉拌紫菜芥末味——如果给“长大以后才会喜欢的味道”找个典型例证,很多日本人都会回答说:是芥末的味道。

相同的策略也出现在了日本很多主打“大人味”的零食中:在更换更“稳重”的包装、减糖的同时,还会选择产品中加入微苦的可可粉、略微刺激的香辛料、香气浓郁的红酒或白兰地……

孩子们的课后甜点一下子脱胎换骨,变成了适合与咖啡或茶一起享用的、成年人对自己的午后犒赏。

同样的,酒作为最有成人意味的饮品,酒类对饮料、雪糕口味的入侵也已经成为了这几年新的潮流。

2019年年底,可口可乐公司在英国推出了新系列“Signature Mixers”,在可乐中加入了朗姆酒与威士忌,让含酒精的可乐再次成为了“大人的饮料”。

同年,哈根达斯也推出了含酒精的冰淇淋。虽然酒精含量只有0.5%,但在果仁、布朗尼等日常口味的冰淇淋中加入了百利甜、黑啤、杏仁酒等“大人”风味。说不上来是让甜品的味道更刺激了,还是让酒类的滋味更温柔了。

但总而言之,隐匿在日常食物中的酒味总是令人隐隐兴奋——毕竟,合法饮酒也算得上是成年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好事。

然而,成为大人之后的烦恼总是要比好事多:比如小孩子可以抓了饮料就走,大人却需要仔细阅读成分表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放进购物筐。

长大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很多事情从满不在乎变成了小心翼翼。

或许你也有注意到,这几年很多主打无糖零卡的饮料在国内迅速崛起,很多想吃甜却害怕糖分的大人,开始推着商家研究味道最接近于蔗糖的101种代糖。

不仅如此,麒麟啤酒还宣布即将发售“零糖分”的罐装啤酒,或许中年人们无负担买醉的梦想也即将成为现实。

这样看来,孩子的偏好像是天生的,而成人的口味则是从时间里习得的。

在日本网站Potora一项关于“大人味”的投票里,有66%的人认为在长大的过程中,自己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可以归结为三点:

1. 变得能喝酒与黑咖啡了。

2. 发现了小时候讨厌,但是现在爱吃的东西。

3. 能明白“大人味”是怎样一种味道了。

日本作家平松洋子在她的著作《大人味》(おとなの味)中这样写道:

“是哭泣的味道,等待的味道,吮吸的味道,消失的味道。在开启新的口味之后,它会跨越时间,再与人们相遇。”

2.

时间匆匆过去,也有好事发生

2010年,日本啤酒品牌SAPPORO选择将“大人的啤酒”作为自己的定位,他们特意为此拍摄了一系列广告,内容是让妻夫木聪乘坐着神奇的“大人电梯”穿梭于不同的年龄楼层,拜访不同年龄段的“大人”们,听他们说说自己的人生意见。

这个广告让很多人感叹,原来长大并不意味着放弃,成为大人的本质,是直面这个世界的复杂

什么是年轻?

星野源:很多年轻人其实在扮演年轻。比如“现在就应该好好享受”、“要有个年轻的样子”,有时还是挺虚幻的。

39岁,歌手/演员,《逃避可耻但有用》

什么是大人?

古田新太:不被谁束缚,不被人担心,遵守时间。除此之外就随它去吧。

54岁,演员 ,《半泽直树》

什么是帅气的大人?

北野武:不讨好年轻人的家伙。

73岁,导演,《菊次郎的夏天》

你觉得上了年纪怎么样?

坂本龙一:有一点我觉得很棒,我以前不敢搭话的对象,上了年纪之后反而能轻松地与他对话。

68岁,作曲家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你觉得活着是什么?

仲代达矢:就是不怕丢脸吧,丢脸也没办法,日子就是要这样过下去。

87岁,演员 ,《影子武士》

这一系列广告的结尾词是:“不要变圆滑,要变成星星。

其实长大与变老都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时间从我们身上经过,总会留下一些特别的痕迹,而珍惜这些痕迹,可能才是面对时间最好的方式。

前一段时间,日本老年人的“银发川柳”再度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川柳”是日本一种类似打油诗的诗歌模式,而“银发川柳”则是老年人写来调侃自己的老年生活的。

吃饭八分饱

还有两分

用来吃药

黒泽基典 45岁

早上起来

状态不错

去看看医生吧

小坂安雄 77岁

怀旧金曲

都太新了

根本不会唱

宮内宏高 65岁

人生

已经不迷茫了

但总是会迷路

片上映正 47岁

在这些仅有三行的小诗里,甚至衰老都不再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原来速朽的对立面并不是永葆青春,而是有机会在回味中慢慢消化自己的人生。

现在,所谓的“大人味”早已脱离商品的范畴,走向更加广阔的语境。

“大人味”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一种新价值观下的偏爱 、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3.

用余味对抗这个世界的速朽

有人说,之所以这股“大人味”的潮流能够在日本风靡,正是因为日本是一个无比崇尚青年文化的国家,而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又到达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受到追捧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少年漫画,拯救世界的是15岁的中学生。就算主角的年龄接近中年,也需要永葆少年的心气与爱好:比如《银魂》中坂田银时的“糖分”牌匾与草莓牛奶,就是他“男人至死是少年”的佐证之一。

而在真实世界里,“长不大的品味”也一直牢牢地占据着主流市场。

从光鲜亮丽的舞台爱豆到五彩斑斓的新品奶茶,从不灭的少女风服装到越做越厚的磨皮滤镜——

不可否认,青年人的勇往无前值得羡慕,青春美丽的肉体值得喜欢,就像是糖的确能带来最直接的美味与快乐,但是当时间过去,你无福消受这份快乐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长大意味着不可避免的悲剧。”日本文化研究者伊恩·布鲁玛在他的著作《日本之镜》里这样写道:“不胜枚举的日本故事极力渲染青春的终结与毁灭,而不是其蓬勃发展。”

在各种我们熟悉的语境中,总是极力强调青春的好处,人应该在自己最好的时候享有一切美好,却没有告诉我们青春结束之后的答案。

尤其是在时代飞速转折的今天,人人都对年龄过分敏感,“感觉自己老了”的时刻不断提前,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学习、适应与追赶新的流行词汇,在目不暇接的新产品中努力感受“属于年轻人的快乐”。

因为主流文化只能看到年轻人的样子,而在我们老了之后,总会有下一代年轻人。

马克斯·韦伯在《学术与政治》里描述过如今世界的速朽:

在传统社会中,我们对世界是相对熟悉的,过完了一生会有一种‘享尽天年’的感觉。而现代知识的不断更新,带给人们“日新月异”的感受,一切都是速朽的,于是我们过了一生,也只能理解人类文明进程之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死亡不再是“圆满”而是中断,生命的意义未曾充分实现,因此有一种残缺的感觉。

能够品尝事物的余味,则成为了这个速朽年代的一种奢侈——看到那些特意标出“大人味”的商品,才会意识到如今真正做给“大人”的东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清咖啡、酒、黑巧克力、芥末、苦瓜……这些具有“大人味”的食物,往往都不是吃第一口就会喜欢上的,其中不经过包装的酸苦味道往往会让你的味觉下意识地说不。

但是在你长大之后,却越来越能理解这些复杂的味道为什么令人着迷:

它们都远离让你条件反射感觉到幸福的味觉光谱,是一种需要后天习得的口味,却能在入口的时候让你不做一个被糖分裹挟的快乐傀儡,找到一点自己的位置或是真正的喜好。

“大人味”就像是一个退潮之后的海滩,几经时间冲刷之后,才能看到真正留下的是什么。

如果岁月增长,你也从单纯的甜味里感觉到一丝不满足,或是逐渐发现儿时的喜恶并没有想象中的稳固——

那么,干杯,致长大,致老去,致大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