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人人佩戴的茱萸,其实是古代的辣椒丨文化风向标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重阳节人人佩戴的茱萸,其实是古代的辣椒丨文化风向标

【民俗历】

重阳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九月初九 庚子年 丙戌月 辛丑日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宜:登高望远,似水流年

《夜航船》中记载:“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这一天,人们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1989年国家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又给重阳节添加了新内涵。凤凰网文创频道在变化的每一天中,为你提供一份笃定的守候。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瓶菊图》 清 朱耷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出现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重阳节被列为国家认定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礼俗】重阳节赏菊,看这十二种菊花就够了

中秋节离不开月饼,就好像重阳节离不开赏菊。《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可见在当时,重阳节赏菊已经成为习俗,且菊花又被赋予了长寿等吉祥的含义。

玉石珊瑚菊花盆景 清 北京故宫藏

《红楼梦》中也有在重阳节时,宝钗湘云二人为菊花诗拟定十二题的描写。“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好景妙事都有了。”

【冷知识】重阳节人人佩戴的茱萸,其实是古代的辣椒

“九月九,插茱萸”,因此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味祛风散寒的中药,香气浓郁辛烈,吃起来有点辣味。在辣椒进入中国之前,嗜辣的四川人主要靠茱萸来调味。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驱虫去湿,强身健体。于是,古人有佩戴茱萸或茱萸香袋里的习俗。《风土记》中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西京杂记》中也有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的相关描述。

插茱萸的习俗相传始于东汉,至唐代已经盛行。清代的北京也有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的习俗,象征着“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至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民国以后,插茱萸的风俗才逐渐衰退。

【节日好物】如何做出最正宗的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菊糕、五色糕,一般用米粉、豆粉等为原料,点缀枣子、杏仁等干果、加糖或桂花蒸制而成,可以做成不同的花样和图案。重阳节食“糕”,谐音登“高”。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作糕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上面加两只小羊,符合重阳(羊)之义。梁实秋《雅舍谈吃》里也描写过重阳糕是“北平独有之美点”:“两片枣泥馅的饼,用模子制成,两片之间夹列胡桃、红枣、松子、缩葡之类的干果,上面盖一个红戳子,贴几片芫荽叶。”

吃重阳糕的习俗起于唐前,由于品种繁多,极受儿童的喜爱,一直盛行不衰。《玉烛宝典》中记载:“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岁时杂记》中也有:“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当今的重阳糕,仍没有一种固定的做法,但却体现出民众对制作节日美食的一番心思。

主编:宋观

策划:刘瑞祺、高晓晨

作者:高晓晨、陈蜜

海报:尹志

助理运营:罗豆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