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历史悠久,古埃及人从三千多年前就开始烤面包吃面包了。一直以米饭为主食的日本,接触面包要晚得多,东京的木村屋在1869年才烤出全国第一炉面包。
起步晚,不代表发展慢,后来居上这事儿在日本的很多行业发生过,汽车、威士忌、牛仔……面包同样如此。2011年,日本家庭在面包上的消费额首度超过米饭。也差不多从那前后,日本面包的名气越来越大。“日式厚切吐司”,在全世界的面包店中受到追捧。
在日本国内,出色的面包店也越来越多,当那些来自面包国度的欧美食客们沉醉于清酒、刺身、和牛的美味时,又惊喜地发现,原来日本面包也这么好吃。
北海道的面包屋Boulangerie JIN
偏僻的地方,有好吃的面包
“那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可颂中数一数二美味的。”美国畅销书作家马特.古尔丁(Matt Goulding)这样评价Boulangerie JIN。Boulangerie JIN是一家开在北海道的面包店,主人神幸纪是个曾在法国学艺的面包师,同时还是接下来要说的这本书——《在北海道盖面包屋》的作者之一。
面包师 神幸纪日本似乎有在乡下开面包店的传统——越偏僻的地方,越有好面包的存在,北海道尤其如此——也许冰天雪地中守着柴炉特别治愈,烤出来的面包也格外香。
电影《幸福的面包》里,男女主角每天对着如画的风景烤面包。Boulangerie JIN的神幸纪一家的生活,简直就是电影翻版,神幸纪是面包师,太太负责在前面的店铺售卖,4岁的儿子在飘着面包香的房子里玩耍,一天天长大。
面包屋9点开门早在《幸福的面包》还没搭布景时,Boulangerie JIN就已经存在多年了。
和电影里一样,它足够偏僻,店址所在的真狩村位于羊蹄山脚下,离札幌或小樽都各有一百多公里,除了自驾车,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到。但这并不影响面包店的生意,捧场的除了当地人,还有大把来自全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粉丝,这其中就包括把Boulangerie JIN写在《米,面,鱼——日本大众饮食之魂》一书里的马特·古尔丁。
Boulangerie JIN经常早上还没开,门口就排起了队,就算大雪纷飞的冬天也常如此。
这情形让神幸纪很着急,早年回乡开店的他显然低估了未来发展,从设施到空间都有些不够用了,面包店需要升级。于是,在一个结束烤面包后的冬日傍晚,他将一封前晚准备好的手写信函投入被积雪覆盖的邮筒。
随着信的发出,故事开始了。
建筑设计师中村好文
面包抵消设计费
信件收启人是建筑设计师中村好文,神幸纪希望对方帮他改建自家面包屋。
信中,他除了自我介绍,还清晰地列出了需求:有一个能安放巨大面包窑的面包工坊,有砍柴小屋和存放柴火的地方,明亮舒适、不会太大的店铺,以及依附在这些场所角落里的生活空间。不夸张,很普通,从外观看起来甚至不像是个店铺。
在建筑界,中村好文没有安藤忠雄或隈研吾出名,但因为设计过不少温暖而亲切的小房子而深受喜爱,其客户包括作家村上春树和木工大师三谷龙二。
他同时还是一名作家,写过《住宅巡礼》等畅销书,并在杂志上开专栏,神幸纪就是读了他的文章而被圈粉,并由此产生让对方设计自家面包屋这个想法的。
改造前的面包小屋收到信的中村先生几乎是毫不迟疑地接受了邀请,不仅他认为这是“考验‘小屋迷’的,有着真正价值的一份工作“,恐怕还由于“许久没有收到手写的委托函了,胸口仿佛燃起了一盏灯,甚至温暖”。
“我现在的心情是,决不能把这份工作交给其他建筑师!”以这样文字为结尾的一封同样手写体回信,表明了中村的态度。寄出回信时,不但启动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建筑项目,也开始了他和神幸纪的共同创作——就像此书副标题“建筑家与面包师的书信集”所概括的——这是一本往来书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但除此之外,还有美食、旅行和关于美好生活的其他元素。
设计方案就这么在书信间开始。一封封信件让我们看到时光流逝中项目推进,也读到双方相互启发而来的一个个好创意。
神幸纪说:“将面包放入面包窑时,以前的面包师都会在胸前画一个十字来前程祈祷。我一直深信,面包窑里栖息着神灵”。
这句话给中村带来不小灵感,他留下拆除的旧木,设计出十字架造型大梁支撑新屋顶,将过去与未来紧紧连通。而“在建筑物内部正中央开辟一条通道,用以作为一个转换心情的空间”的要求,更让他仿佛九连环一下子解开了,豁然开朗地让设计进度大幅向前跃进……
十字架造型大梁的设计图和实景图设计师与客户,在这里就像两个段位相当的剑道高手,过招间,创意电光火石般迸发闪现,让人读来都觉得无比愉快。
光靠写信是盖不出房子的。设计开始的三个月后,中村第一次亲赴面包屋。双方一见如故,精细的现场考察加上吃到美味的牛角包让中村工作进展神速,设计稿在修改至第七次后敲定,终于进入施工阶段。
雪中面包屋我除了羡慕感慨这样顺利愉快的合作,还时常替神幸纪瞎操心预算:中村不同季节屡次奔波现场、从东京调拨工匠,甚至最后率全公司18人现场作业,这得多高的成本啊?
我仿佛清晰听到大笔现金哗啦哗啦从神幸纪账上流出的声音。必须承认,是我杞人忧天了。就在神幸纪同样担忧预算超支和贷款审批等问题时,中村雪中送炭般主动提出一个方案:用面包分期抵冲一半设计费。神幸纪在感谢之余也立刻回礼:每月两次寄送面包到东京,直到Boulangerie JIN或设计事务所任意一方从世界上消失为止。”
多有爱的桥段,原以为它只出现在漫画中,原来真有这样的事!
能否回本,就要看谁存在的时间更长了——书中这样总结。为此,我八卦兮兮地做了一下调查。2011年改造后重张的Boulangerie JIN名气越来越响,而中村在最近一次专栏中提到收面包是2018年。看来,这个约定还在持续中,金钱上谁赚谁赔尚难分辨,不过面包屋缓解了现金压力,中村和事务所同事有了源源不断的面包吃。从合作或友情角度看,他们都赢了。
香喷喷的面包
中村设计之旅的新一站
之前看过的某篇评论将《在北海道盖面包屋》称为设计师与客户的《查令十字街84号》。同样是言语温暖的书信集,两者在文体与风格上确有相似。
不过在我看来,相比《查令十字街84号》的温情之外,“面包屋”中有更多“干货”。
面包屋书房内景设计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量极为丰富,这点毋庸置疑,毕竟它是整本书的主题。从中村的文字中,传达的既有价值观、理念、灵感,还有关于施工和技法的细节,配着一版一版不断完善的手绘草图,基本可以作为设计师与客户沟通的教科书。
从神幸纪笔下,客户如何根据所需功能清晰阐述需求,合理提出意见,表达自己想法,也堪称乙方范本。此外,双方关于审美的争论与观点交锋也是书中的一大亮点——唯有以功能性和合理性做后盾的建筑才是“美的建筑”。
上梁仪式中的撒面包环节建筑与设计之外,此书还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旅行指南。神幸纪在改造空当,忙里偷闲来了两次旅行,一次如愿住上了中村自己的度假小屋LEMM HUT,参观了另一位偶像三谷龙二的小屋MITANI HUT。
另一次更深度,干脆穿越日本,从四国到东京来了趟几乎前无古人的“中村设计之旅”,把他散落全国的设计作品一股脑膜拜个遍,从奈良的秋篠の森到爱媛的伊丹十三纪念馆和一六本铺。
看到这里,我才发现,后两个我都曾到访过,对一六本铺印象尤其深刻,它正对着夏目漱石写过的道后温泉本馆。当时我坐在这家果子铺年轮蛋糕形的桌子前吃模样一样的蛋糕,窗外的人力车夫卖力地鞠躬揽客。可当时还不知道中村和它的作品,光顾吃蛋糕,并没好好欣赏一下建筑本身……
面包屋平面图最终稿
面包屋效果图最终稿也许神幸纪在那次旅行时并没料到,自家面包屋日后也成了他人“中村设计之旅”的一站。不过事实确实如此,Boulangerie JIN门口的队伍越排越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村又要接到他的新项目。面包冲抵设计费的约定,看来要一直持续下去。
在北海道盖面包屋: 建筑家与面包师的书信集,[日] 中村好文/神幸纪,孙雅甜/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楚尘文化,2020年6月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