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满香水的年轻人,也甩不掉身上的地铁味”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喷满香水的年轻人,也甩不掉身上的地铁味”

如何喷香水?这是一门“凡尔赛学”。/图虫创意

网络上流行的诸如“绿茶专用香”“渣男渣女香”“欧巴桑的香水”“无脑傻白甜香”“斩男香”等吸引眼球的词汇,都在试图用某款香水来评断一个人的贫穷富有、高低贵贱、优劣好坏,甚至建立起一系列与香水相关的鄙视链,实在是过于狭隘。

随便点开一个售卖香水的网页,你都能在评论区收获大量“凡学”:

“疫情期间没法出门,但为了不丢掉多年养成的出门喷香水的好习惯,我决定以后每天下楼扔垃圾。”

“自从买了便宜大碗的Gucci,驱蚊再也不用刺鼻的花露水了。”

“还记得多年前曾心血来潮买过三五瓶大牌香水,不论开始多喜欢,最终结局无一例外不是送朋友就是喷浴室。然而,真香定律改变了我,这款香水喷出来的那刻,立即会感觉像是100万英镑洒在身上(注意不是美元),爱了爱了!”

而且,你还会在各式各样的“香评”中,怀疑自己的嗅觉,质疑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你忍不住想给这些蹩脚点评打“差评”:

“好喜欢在每个午后喷上它,感觉全世界都安静下来。身边围绕着我喜欢的木香,仿佛听到海浪拍打在英伦海岸线上的声音。”

“这只香水让我想起了鲁迅写的《人间失格》,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还有《小时代》里林萧对着顾里大喊‘畜生的血都比你热’的场面,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忍不住思考今天晚上吃什么。”

如果说香水激发了你的想象力,让你想起了许多一般人没去过的地方,忍不住想炫耀一下当然没问题,但至少在炫耀文学知识前,先百度一下《人间失格》是谁的作品吧?是太宰治不是鲁迅!

香水“迷惑”人类的历史,在广泛使用的欧洲也只不过百年的时间,更遑论在尚未养成使用习惯的中国,香水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都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罢了。

然而,不少香水已经从一种非必须的化妆品、昂贵的奢侈品,逐渐变成一种炫耀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消费品、贴着财富标签的生活方式。

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香水是“凡尔赛”的重要道具。

史法兰因为意外失明,打算尽情享受人生最后一趟出行,住在豪华的套房里,跟随陌生女子的袅袅香水味,跳一段优雅性感的探戈。/电影《闻香识女人》

打开香水大门

才算走进“凡尔赛”

习惯用香水的人,大概都期待着这样一个“高光时刻”:“你身上的味道好好闻,用的是什么牌子的香水?”此等荣耀,大概跟被追问口红色号是相似的。

但偶尔,也会闹出不少尴尬。

当你走在路上,被一阵熟悉的味道吸引,怀揣着觅到知音的激动心情,你大胆假设,并小心求证,拍了拍TA的肩膀:“你今天用的是祖玛珑的蓝风铃吧?”

结果对方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瓶,说:“你说这个么,名创优品买的10元一瓶。”

难得小红书用户不炫富了。

尽管在正常人的嗅觉感知里,10元/100ml的名创优品香体喷雾和1200元/100ml的祖玛珑蓝风铃香水,味道相似度能达到90%以上。

但你要是问这两款价格相差120倍的香水,应该买哪款比较好,大概率会得到这样一个忠告:

“虽然香水是暴利,但有钱的仙女一定要买大牌正版,不要买平替。”解释一下这个前后矛盾的忠告:虽然大牌香水不值那个钱,但我还是建议你白白送钱吧。

这是为了更好地均贫富,还是为了更好地“凡尔赛”呢?

名创优品出了多款与大牌味道相似的香水,味道“雌雄莫辨”。

在“懂行”的人看来,大牌香水和平价替代品的差别在于香味的“层次感”。

香水是将香料溶解于乙醇中的制品,因为其中的成分挥发速度不同,会导致3个明显不同的气味阶段,称为前调、中调、后调。

前调是香水喷上后立刻闻到的那个味道,是3个调中挥发最快的;中调是香水的核心味道,平均持香时间大约1小时;后调就是最后留在皮肤上的味道。

每一种香调,又有不同分类。调香师Michael Edwards画过香调轮,将香水大致分为4种香调——分别是花香调、东方香调、柑橘清新调、木质调。

你说的味道是什么味道,我看不懂也闻不懂……

不管你是否能闻出其中的差别,“懂行”的人绝对能在香调的变化中,感受出各种花园、海洋、森林等画面。

当然了,不少大牌香水也会出一些从头到尾几乎一个味的香,但这就绝对不能称为“没有层次感”,而应该称其为一种“线性香”。

香水行业,催生了不少专职“香评师”,闻闻香水,写写点评。

香水的价格,从10元均一到万元绝版都有,自然存在鄙视链。

当香水小白勤勤恳恳攒了几个月的钱,终于能在双十一大促拿下正装的Dior、Gucci、Chanel的经典香水时,手拿沙龙香水的人正在小红书写下“香评”:“不要再买大牌香水了,都成了烂大街的街香了!”

当沙龙香水爱好者如数家珍地向周围的人安利某家不知名的香水沙龙时,玩古董香水的人正闲在家里,将产自上世纪的绝版香水藏品擦了一遍,琢磨着待会出门遛狗喷哪一款比较好。

玩古董香的人最爱说:“拥有它,你就像拥抱了那个时代。”

哦对不起,这里不应该用“喷”这个字,“懂行”的人只会说“穿”香水。

毫不吝惜地将香水在空中进行大范围的喷洒,然后慢慢地走进去,让香味均匀地洒落在身体各处,仿佛穿上了“皇帝的新衣”般的仪式感,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在手腕涂一点,两手揉一揉,再擦在耳后的“节俭”做法,自然是要被鄙视的。

香水成为一种标签

还不是都怪你们

诚然,香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美好的感受,但其中最不该含有的,是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和珠宝、皮具类似,香水在诞生之初,是社会顶端贵族才能接触到的东西。最早使用香水的是著名的茜茜公主,她用带有迷迭香味道的香芬酒精治疗风湿和痛风。

从浓度极高、价格高昂的香精演变成如今普遍的淡香水,香水才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奢侈品中尚算触手可及的一个。

按香精浓度,香水可以分为5个等级,香水、淡香水、古龙水是最常见的。/果壳

网易商业曾做过一个调查,一瓶售价780元的Christin Dior Miss Dior香水,真正的原材料成本只占2%,也就是15.6元,剩下的价格组成是33%的关税、10%的制造商利润、10%的销售商利润、8%的广告费用等。

实际上,香水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NPD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奢侈品牌香水目前的平均价格为63欧元/瓶(人民币492元),而在2006年,香水的平均价格只有46欧元/瓶(人民币360元)。也就是说,在过去13年中,奢侈品牌香水的平均售价上涨了37%。

当然,在业内人士看来,以成本视角看香水行业是缺乏基本常识的,香水是一个包含原料、研发、包装、营销、分销等在内的成熟产业链。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有的香水为什么那么贵?”一位用户RitaW的回答是:“一瓶真正的香水从最初的灵感到最后的成品,要经历数以百次的反复修改和尝试,最后才能定稿,每一种原材料的选取和比例都要求极其精准,这是一个古朴而繁琐的过程。”

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水”称号的,是由时装品牌Jean Patou推出的香水Joy,需要10600朵茉莉花和28打五月玫瑰才能制成一瓶。

香水的价值,当然不仅来自原料、品牌,更是来自艺术的。

既然美术和音乐可以认为是分别对应视觉和听觉的艺术,那么为什么香水不能是对应嗅觉的艺术呢?

在不少人看来,伟大的调香师也可以算是艺术家。香水不仅仅是一种带着芳香的液体,更是承载着调香师的灵感、故事和美的物品。

但囿于气味的抽象性和主观性、评审的困难度、香水制作的非独立性等因素,导致香水至今仍不是公认的艺术,而只能成为小众的狂欢。

但真正喜爱香水的人,大概都不希望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之物,变成评判他人的标签。

网络上流行的诸如“绿茶专用香”“渣男渣女香”“欧巴桑的香水”“无脑傻白甜香”“斩男香”等吸引眼球的词汇,都在试图用某款香水来评断一个人的贫穷富有、高低贵贱、优劣好坏,甚至建立起一系列与香水相关的鄙视链,实在是过于狭隘。

作家金宇澄就在和许知远的对谈中,批判当今社会常用“三观不正”“渣男”这些简单的词汇,试图去涵盖复杂的人性,是非常可怜、幼稚的行为。

众所周知,人类只有5种味觉感受器,酸甜苦鲜咸,而我们却进化出了至少1000种不同的嗅觉感受器。2014年的一项研究认为,我们至少可以区分1万亿种不同的气味,是此前认为的1亿倍。

科学家发现,与气味相关的记忆,往往比其他类型的记忆更加情绪化、强烈、生动。有研究证明,我们可以在时隔整整一年之后,仍能以65%的准确率记住某段与气味相关的特殊记忆,而基于视觉形成的记忆,仅在4个月后的准确率就降低到了50%。

只要闻到曾经闻过的味道,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在科学上更被认证为“普鲁斯特效应”。

夏日午后在妈妈身旁纳凉的清风味、翻开新买的书籍扑面而来的墨香味、冬日初雪后混合着泥土的味道……每个人多多少少都珍藏着与气味有关的回忆。

如果你喜欢的香水,也能唤醒你某种美好的记忆,成为属于你的一种标志,那又何必在意它的品牌是否响亮、旁人是否认同呢?

用你爱用的香水,让旁人贴标签去吧。

✎作者 | 贾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