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是如何开凿的?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可视化星球-建筑-No.009

中国人无比钟爱木头

他们用木头 建造精美的宫殿庙宇

也用木头 制作日常生活所需

即使无数次大火

让那耀眼的木结构都化为灰烬

也没有磨灭过中国人对木结构的热情

这让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

旗帜鲜明 独树一帜

不过

中国人也尝试过

让建筑成为

永恒的艺术

如今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

上百处石窟寺

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佛教石窟寺分布图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这遍布大地的石窟寺中

有一处最为与众不同

那就是位于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不同于其他的石窟

云冈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

第一次以皇家的力量主持开凿的

在长达一千多米的崖面上

开凿有大小洞窟200多个

其中大窟45个

造像多达51000多尊

云冈石窟全图,请横屏观看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那么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

才能凿出如此精美的雕刻呢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距离

回到那动荡无比

又熠熠生辉的年代

❶ 碰撞的力量

公元三世纪

发源于大兴安岭深处的

鲜卑民族

不断地挥鞭南下

鲜卑民族南下示意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一百年后

部落其中的一支

拓跋部崛起

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

这时候的中原王朝

正处在改朝换代的慌乱之中

忙得不可开交

拓跋部看准了时机

于公元四世纪末 建立北魏王朝

并将首都定在了

平城 (今山西大同)

北魏建都初期疆域图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这个关键时刻

北魏的建国

让平城成了新的焦点

贵族、僧侣、工匠、商贾[gǔ]、文人学士

等各地的精英从四面八方赶来

平城从一个边陲小县

跃升为北中国 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中心

接着 北魏向西挺进

先后征服 北凉 和西域

并从凉州虏掠来大量的

佛教僧侣和擅长雕刻技艺的能工巧匠

平城一时间升级 为百万人口的

超级大都市

北魏平定西域后疆域图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与此同时

一个名叫法果的和尚

为了弘扬佛法带头拜见皇帝

并宣称 “ 皇帝就是当今如来

这一思想像是不谋而合的一剂良药

促成了北魏政权与佛教的联姻

平城顺理成章地

成为了中华佛教的

新中心

一个新兴的首都

一时间 聚集了天下的精华

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一场大剧

将要上演

❷ 融合的力量

一系列举动

给当时的社会精英们

创造了广阔无边的舞台

他们压抑已久的聪明才智

即将得到迸发

公元460年

高僧昙曜 延续法果的思想

在平成(大同)西侧的武州山上

为北魏最初的五位皇帝

开凿了5座大窟

云冈石窟与大同城位置关系图,请横屏观看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被后世称为

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图解 ,说明:关于五帝与五窟的对应关系历来争议较大,在此不做一一对应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从此

便拉开了云冈石窟

开凿的序幕

人的融合

早期的五座大窟

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窟内以大佛为主体

众弟子环绕四周

因此被成为

大佛窟

云冈石窟第18窟丨 摄影师@李文博

由于大窟体量太大

距离地面又高

开窟难度较大

开凿时先在上部开凿明窗

将大佛头部周围的石料从明窗运出

接着逐次向下开凿

这样可减小造像的难度

降低危险系数

云冈石窟 大窟开凿过程示意 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由于北魏对西域的开拓

使中国迎来了 第二次 东西文化交流的 高潮

大量西域的艺术形式 沿着丝绸之路

来到了东端 的大都会平城

因此

这一时期的造像

带有明显 的西方造像特征

他们 方额丰颐

高鼻深目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像 丨 摄影师@吴健

细目长眉、大耳垂肩

云冈石窟第19窟胁侍佛 丨 摄影师@赵孟喆

面容饱满

身材挺拔健硕

云冈石窟第18窟东壁 丨 摄影师@李若渔

在这些大佛身上

我们能看到

起 源于遥远 希腊的

犍陀罗造像艺术

犍陀罗造像佛头,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此,带来了希腊的造像技艺,因此犍陀罗造像有明显的希腊雕像特征丨 摄影师@袁蓉荪

犍陀罗造像佛身丨 摄影师@柳叶氘

也能看到

起源于印度的

笈多造像艺术

笈多造像佛头,笈多造像最明显的特征是右旋螺发,代表着智慧丨 摄影师@袁蓉荪

笈多造像衣纹,笈多造像衣纹的最大特征是湿衣薄纱,如同刚从恒河中沐浴而出,这需要极为高超雕刻技艺才能实现丨 摄影师@袁蓉荪

一时间

世界各地的雕刻艺术精华

在这里 完美地 融为一体

云冈的工匠们

使用东西结合的手法

将鲜卑民族粗狂 的气度

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神入化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像丨 摄影师@吴健

昙曜五窟的开凿

掀起了云冈石窟建造的热潮

云冈即将进入石窟营造 的

全盛期

物的融合

在皇家的主持下

石窟营建上升到国家意志

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并加快了开凿的步伐

在短短四十年里

就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

的开凿

云冈中期洞窟示意,请横屏观看丨 张靖/可视化星球

中期洞窟的雕刻内容

更加的丰富多元

云冈石窟第5窟内的雕刻丨 图片源自@云冈石窟研究院

除了人物故事题材之外

还出现了大量的

装饰纹样

云冈石窟第13窟,左上角为大佛头部,对面为南壁及天花纹饰丨 摄影师@吴健

在这繁复的雕刻纹饰中

有源于古希腊的建筑样式

爱奥尼亚柱式

云冈中期洞窟中的爱奥尼亚柱式雕刻,第10窟(毗卢洞)前室正壁丨 摄影师@袁蓉荪

有源于波斯的

兽形柱头

云冈中期洞窟中的波斯兽形柱式雕刻,第12窟前室西壁丨 图片源自@云冈石窟研究院

也有中国木结构建筑中的

斗拱与飞檐

云冈中期洞窟中的中国木结构建筑雕刻,第2窟中心塔柱丨 摄影师@清明谷雨

还有起源于印度

与中国木结构楼阁结合 形成的

中国佛塔雕刻

云冈中期洞窟中的中国佛塔雕刻,第6窟佛塔是云冈石窟雕饰最为华丽的部分丨 摄影师@吴健

也开始出现了

褒衣博带的汉式服饰

云冈石窟中期第5窟西壁的汉式服饰 丨 图片源自@云冈石窟研究院

在人物与建筑之间

雕刻着大量 来自西方的

以植物和几何线条 为主的

装饰 纹样

云冈石窟第10窟后室南壁 ,门楣上装饰有大量的植物纹样丨 图片源自@云冈石窟研究院

这些华丽的装饰

与之前以 动物 为主的中国传统纹样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秦汉之前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丨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一系列的变化

使云冈不光成为了佛的殿堂

还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迎来了 它

最光彩的时刻

走向大同

为了让鲜卑民族

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云冈石窟建造的同时

北魏王朝

逐步施行着 一系列

汉化政策

为了使 汉化更加的彻底

孝文帝 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

原来大量的僧侣及能工巧匠

大部分随迁到洛阳

建造龙门石窟

平城由首都变为北都

北魏迁都洛阳示意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皇家对云冈 的经营

逐渐进入了尾声

而民间开窟造像的余波

还在延续

这一阶段的石窟营造

逐渐趋于小体量 而大数量

崖壁上排布着密集的

小窟龛

云冈晚期洞窟丨 摄影师@张伟

造像的风格

开始趋于 模式化

云冈晚期造像,第十五窟西南千佛壁丨 摄影师@吴健

佛像的身形

更加的 秀骨清像

云冈晚期造像,第18窟明窗东壁交脚弥勒图丨 摄影师@吴健

一个个 表情温和的佛像

给人清风寡欲、超凡脱俗

与世无争的感觉

这种造型

似乎更接近 中国人心目中

对神仙的想象

云冈晚期造像,第5窟附洞的龛佛,号称“云冈至美”丨 摄影师@吴健

至此

云冈石窟 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留下一篇伟大的乐章

铭刻在武州山的山崖上

云冈石窟远景,请横屏观看丨 摄影师@张伟

经过千年风雨的洗刷

一些佛像外表已经荡然无存

但风骨依旧不减

云冈石窟第3-11窟,被风雨剥蚀后的佛像残存丨 摄影师@赵孟喆

正如最初

建造者们所期望的那样

云冈石窟历经千年

似乎要与天地同久长

为何熠熠生辉?

云冈石窟的开凿

代表着公元5世纪

世界雕刻艺术与石窟开凿技术

的最高水平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像丨 摄影师@李文博

其融汇与创新 的方法论

为后世不断沿用

成为后来中国石窟寺

开凿的样板

云冈石窟第13窟主像右臂下的力士丨 图片源自@云冈石窟研究院

甚至 反向影响了

早于其开凿的 敦煌石窟

石窟艺术的中国化

在这里得到了演进与加速

并对中国后来的石窟与造像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云冈石窟第5窟,楼阁上层东侧坐佛丨 图片源自@云冈石窟研究院

在北魏统治的100多年时间里

云冈石窟 成了中华佛教

当之无愧的圣地

石窟的开凿

用时虽然只有60多年

但其创造的文明成果

却传承千年

❹ 路在何方?

如果说莫高窟

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那么云冈石窟就是晋北高原上

一颗耀眼的明星

它的光芒

盖过了它的本身

波及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甚至漂洋过海远达日本

云冈石窟对东亚地区的影响丨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一切的光芒

都源自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既是碰撞的力量

也是融合的力量

云冈石窟第5窟丨 摄影师@吴健

如今

敦煌莫高窟

已经以敦煌学走向世界

云冈石窟将面临的问题是

路在何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云冈学

将带着巨大的能量

走向世界

云冈石窟远景丨 摄影师@赵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